美国曾表示,只要中美开战,那中国必将陷入被合围之势,可大俄却说,被包围并不是最危险的,真正该担心的是内部的问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美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美国频频宣称若开战中国将遭包围,俄罗斯则提醒内部隐患更致命,这背后隐藏何种玄机?冷战旧戏码重演,围堵战术再现亚太,赫格塞斯在香格里拉对话的表态如一枚棋子,搅动区域风云,读者不妨跟随探寻真相。 美国在冷战时期针对苏联推行围堵策略,通过北约在欧洲部署大量部队和导弹系统,频繁进行军演,坦克集群推进,雷达锁定边境。这种模式如今转移到亚太地区,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逐步加强军事存在。2025年香格里拉对话在新加坡举行,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出席并发表讲话,强调美国不寻求与中国直接对抗,但将调整军力结构,在亚太构建更紧密的防御体系。从关岛到菲律宾,美军基地扩展,舰艇在南海巡航,监视关键航道。盟友如日本、澳大利亚签署联合训练协议,部队在太平洋演练。特朗普时期已表示美国武器储备充足,随时应对潜在冲突。美方意图通过控制马六甲海峡,阻断能源供应,中国经济将面临压力。 俄罗斯官员多次评论美国对中国的围堵,认为外部压力虽大,但内部稳定性才是关键。他们以苏联经历为鉴,当年北约在欧洲边境部署部队,导弹瞄准苏联领土,军演频繁。苏联经济表面强劲,重工业产能突出,能源出口支撑外汇,轻工业依赖进口,生产线易中断。80年代初,石油价格下滑,外汇储备锐减,商店物资短缺,民众排队领取粮票。俄罗斯分析指出,苏联机制僵化,激励缺失,工人效率低下,产量难以提高。戈尔巴乔夫上任后推行改革,引入公开政策,允许媒体报道问题,松绑言论。同时重组经济,建立总统制,减少对东欧干预。这种变动引发连锁,民族矛盾在波罗的海爆发,民众游行呼声高涨。 俄罗斯提醒适用于中国,美国拉拢盟友在南海演练,芯片出口限制,摩擦增多。中国吸收经验,避免资源单一。经济推动多元化,2024年与东盟贸易超1.5万亿美元,前两月达9932亿元人民币。港口货轮密集,电子机械交换石油橡胶。东盟工厂依赖中国供应,越南泰国生产线运转。冲突时,东盟维护利益,不会全跟美国。中国加强内部治理,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创新能力,防范风险。 美国围堵与俄罗斯警示揭示大国竞争本质,内部稳健方能应对外部挑战。你如何看待中美俄三角关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一起讨论未来走向。
美国曾表示,只要中美开战,那中国必将陷入被合围之势,可大俄却说,被包围并不是最危
历史瞭望观察
2025-10-02 15:30:35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