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变七常?俄提议安理会扩员,要把中国的“死对头”拉进来?
拉夫罗夫这波提议明摆着是给西方在安理会的“朋友圈”掺沙子,毕竟现在五常里美英法三家抱得太紧,俄罗斯单靠自己确实有点吃力。
安理会这地方从来不是讲温情的,票数和立场才是硬道理,美英法常年保持步调一致,早就把安理会变成了自家后花园,俄罗斯要是不找点帮手,迟早得被这三兄弟联手架着走。
就说2025年2月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表决里,美英法硬是凑一起要求推迟投票,想借着时间差修改条款给俄罗斯上紧箍咒,要把“俄乌冲突”改成“俄罗斯全面侵略”,还想加一堆强调乌克兰主权的表述,摆明了就是抱团给俄下套。
虽然最后这波操作没成,决议还是按美国最初的版本过了,但能看出来这三家根本就是穿一条裤子,连发难的节奏都踩得一模一样。
再往前数,2024年12月叙利亚西北部战事升级,安理会开会时美国指着俄罗斯鼻子骂“支持恐怖主义”,英国和法国立马跟上附和,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俄叙政府,俄罗斯代表涅边贾只能孤军奋战当场回怼。
这种场景在安理会早就不是新鲜事,不管是伊朗核问题还是委内瑞拉制裁,美英法的投票永远保持高度一致,有时候甚至不用提前商量,立场都能自动对齐,主动靠近所谓的西方盟友这边。
而俄罗斯虽然有一票否决权,但近些年俄外长几乎快把这权力用成“常规武器”了,光是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两年里,针对相关决议的否决就有好几次。
可否决权这东西是把双刃剑,用多了难免落个“阻碍国际合作”的名声,而且就算否决了决议,美英法还能转头去联大搞提案,用舆论给俄罗斯施压。
2022年3月联大那次关于谴责俄罗斯的投票,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吗?当时这投票虽然没法律效力,但多数国家跟着西方站队,俄罗斯身边站着的也就那么几个铁杆,这种孤立感太明显。
这时候拉夫罗夫抛出扩员提议,选的目标堪称精准,直接点了印度和巴西的名。这俩国家看着是新兴大国,实则跟美英法尿不到一个壶里。
印度常年被美国卡脖子,买俄罗斯的S-400导弹系统时硬是顶着美国制裁硬上,用印度外长苏杰生的话说,没俄罗斯的备件,他们的飞机都飞不起来。在安理会投票里,印度也从来没跟美英法站过队,2022年俄乌危机的表决中直接弃权,嘴上说中立,实际就是变相支持俄罗斯。
巴西更不用提,因为得罪了美国前总统的盟友,被加征50%的高额关税,跟俄罗斯简直是同病相怜,这种被西方打压的经历,让他们天然对美英法的抱团行为有抵触。
把这俩拉进来,等于给安理会加了两个“反西方抱团”的变量,美英法再想轻易掌控局面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更妙的是,印度这张牌还藏着一层心思,它可是被不少人视作中国的“死对头”。南亚那片区域里,印度跟周边小国摩擦不断,巴基斯坦更是常年不对付,中国对它入常的态度一直很谨慎。
拉夫罗夫特意点印度的名,表面上是支持新兴国家,实则是给中国抛了个选择题,也让美英法更难反对——毕竟美国以前为了拉拢印度对抗中国,也曾喊过支持印度入常的口号,现在要是明确反对,等于打自己脸,还得把印度推得更向俄罗斯靠拢。
这种借刀杀人的套路玩得相当溜,既给西方添了堵,又顺带在中印之间埋了点小波澜,一举两得。 当然,俄罗斯也清楚安理会扩员的难度,毕竟得五常一致同意,这几乎是道天堑。这些年印度入常被五常轮流否决的段子早就传遍了,俄罗斯自己也没少在关键时候卡一下印度。
但拉夫罗夫要的根本不是立马成功,而是借这个提议搅乱局势。毕竟非洲、拉美国家早就对安理会的“老派格局”不满,俄罗斯喊出“提升亚非拉代表性”的口号,等于把自己包装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还能给自己争取喘息空间,哪怕扩员短期内成不了,只要这个话题热起来,美英法就得花精力应对,没法一门心思针对俄罗斯。
这种以攻为守的套路,可比单纯靠否决权硬扛要高明多了,毕竟在国际舞台上,有时候制造混乱本身就是一种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