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知道大豆问题糊弄不过去,终于对这件事情上了心,决定当面和中方谈一谈大豆合作问题,然而从他的表态来看,他还是不觉得自己的处理方式有错,反而怪起了中国和美国前总统拜登。 这种“甩锅”姿态早有先例,根源藏在他当年挑起贸易摩擦的决策里。2018年他打着“削减贸易逆差”的旗号对华加征关税,可连美国自己的统计都掺着水分——美方喊着3752亿美元的逆差,中方数据却少了近千亿,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加工贸易的统计偏差造成的。他只盯着货物贸易的数字骂街,却绝口不提美国常年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而这类产品若放开出口,顺差至少能降35%的事实。 大豆成了这场博弈里最无辜的牺牲品。中国曾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一年要吞掉其近三分之一的产量,光2017年就花了140亿美元。可关税大棒挥下去,中方反手就把进口量砍了近一半,2018年从美进口大豆直接从3258万吨跌到1664万吨,转而从巴西补缺口。美国豆农的日子瞬间垮了,俄亥俄州有个第七代农民直言,关税和气候灾害成了压垮他的“双重打击”,仓库里的豆子卖不出去只能烂掉,投入的生产资料成本却蹭蹭往上涨。 这些人的焦虑他不是不知道,毕竟中西部农业州是他的票仓。2018年中期选举共和党丢了众议院,就有农业州倒戈的影子。可他宁愿搞些治标不治本的补贴,也不肯承认政策错了。到了2025年,美国大豆协会被逼得两次致信,主席拉格兰在信里急得直跺脚,说农民已经“几乎没有盈利空间”,再不想办法取消关税,美国大豆就会彻底失去国际市场立足点。白宫嘴上说“关心农户利益”,实际还是把关税当谈判筹码攥着不放。 怪中国更是毫无道理。中国一年要进口9000多万吨大豆,90%都靠海外市场,本来就离不开进口。转向巴西采购也是被逼的,可巴西大豆价格跟着疯涨,中方其实也在承担损失。这种互补性本是双赢的基础——美国有过剩的产量,中国有刚性的需求,可他非要用关税把这层合作撕得粉碎。 至于把账算到拜登头上,更像是转移矛盾的戏码。大豆市场的信任不是一天能建立的,从2018年关税战开始,美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就一直在下滑。等到他想起要谈判时,豆农们早已被折腾得精疲力竭,而他还在镜头前嘴硬,仿佛自己只是个接手烂摊子的“救世主”。 说到底,这从来不是谁的“锅”,而是他把政治算计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的必然结果。既想靠强硬姿态捞政治资本,又想保住票仓的支持,这种左右摇摆的操作,最终只能让豆农为他的决策买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国对美阳谋起到作用,特朗普政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民主党趁机落井下石!由于中
【34评论】【6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