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纪念章里的同济百年:工艺、历史与名人的交响 在收藏市场的一隅,一枚同济大

收藏嘉猪猪 2025-10-03 13:50:17

一枚纪念章里的同济百年:工艺、历史与名人的交响 在收藏市场的一隅,一枚同济大学建校90周年纪念章静静陈列,它不仅是金属与工艺的结晶,更是一所大学百年风云、无数名人传奇的微观载体。 一、工艺与图案:凝固的校庆记忆 这枚纪念章以紫铜为胎,经复古做旧工艺处理,表面泛着岁月沉淀的金属光泽,边缘的齿边设计细节清晰,触摸间能感受到工艺的精致与用心。 正面,“同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的字样庄重醒目,校徽中“三人划船”的经典造型浮雕立体,橄榄枝纹饰环绕四周,将“同舟共济”的校训精神与对学校发展的期许熔铸其中。背面则以“同舟共济”为主题,两位戴学位帽的学子形象栩栩如生,背景里的校园建筑与飞鸟元素,把同济人的学术追求与青春记忆定格在1907-1997的时间跨度里,每一处雕刻的深浅、每一条线条的走势,都在诉说着当年校庆的隆重与对未来的憧憬。 二、同济历史:穿越百年的教育火种 时间回溯到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了同济德文医学堂,这便是同济大学的起点。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里,学校六次迁校,在颠沛流离中守护着知识的火种;1952年院系调整,同济转型为以土木、建筑为核心的工科强校,在长江大桥、城市地标建设中留下了深深的“同济印记”。 改革开放后,老校长李国豪力推“两个转变”——恢复对德联系与德语教学传统、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跨越,让同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的同济,已成为涵盖理工、医、文、法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中德教育文化交流的纽带,更是中国建筑、土木、交通等领域的学术高地。 三、同济名人:星光璀璨的校友群像 在同济的百年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影响时代的人物。 桥梁与结构力学泰斗李国豪,是“同济之魂”的化身。他既是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双院士,也是上海南浦大桥、虎门大桥等超级工程的技术掌舵人,更以战略眼光推动了同济的综合性、国际化发展。 美学家宗白华曾就读于同济医工学堂,作为“少年中国学会”的重要成员,他的美学研究与文学创作如明灯照亮了中国现代美学之路,还因发掘郭沫若的文学天赋而被写入新文学史。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曾在同济任教,他的《十四行集》《杜甫传》堪称文学经典,抗战时期随同济迁校的经历,为其作品注入了深沉的时代思考。 “风洞之父”俞鸿儒毕业于同济数学系,他主持建成多座国际领先的高超音速风洞,为中国航天航空事业筑牢了科研根基。 同济历史上首位女校长吴启迪,是智能控制领域的专家,她推动了学校文科复兴与国际化办学,也是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之一。 一枚纪念章,是工艺的具象,是历史的切片,更是名人精神的缩影。它让我们得以在方寸之间,触摸同济百年的脉搏,感受那所名校里曾燃烧过的理想与才华。

0 阅读:1
收藏嘉猪猪

收藏嘉猪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