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王张作霖共生育八子,除了张学良外,剩余七人的结局如何? 【1937年冬,天津

雪好的柳看过去 2025-10-03 18:09:20

东北王张作霖共生育八子,除了张学良外,剩余七人的结局如何? 【1937年冬,天津旧法租界】“你可知道老帅那几个儿子的下落?”茶馆里,胡子花白的退伍军人轻轻拨开茶盖。问话声不高,却带着几分惋惜。张作霖身后八个儿子的命运,正像窗外飘忽的雪花,各自散落在风中。 1928年6月4日凌晨,皇姑屯爆炸撕裂了奉天的沉闷夜空,53岁的张作霖被送入历史。家主骤然倒下,庞大的张氏家族瞬间失去主心骨,八兄弟命运的齿轮随即转向不同轨道。 长子张学良最为人熟知,他在西安事变中扮演关键角色,后被软禁半个世纪,终以101岁高龄逝于檀香山。这段经历在报章杂志里已被谈了无数次,今日不细表。较少人关注的,是其余七位兄弟在乱世洪流中如何自处、如何谢幕。 次子张学铭出身正室,一度被张作霖定位为奉系后备干部。幼时就读东北讲武堂,旋即送往日本士官学校深造,回国任天津警察局长。父亲遇难后,他尝尽“树倒猢狲散”的滋味,旅居欧美十余年。抗战全面爆发,他回到东北长官公署任中将参议。1949年春,他没有登上驶往台湾的“太康号”,而是选择留京参与新政权的交通恢复工作。1983年3月病逝北京,终年77岁,墓碑上刻着“交通专家”四字,颇耐人寻味。 三子张学曾性格温和,被母亲许澍阳视作读书种子。1930年赴英修读经济学,后前往美国,受聘联合国亚洲经济委员会,负责东北亚贸易统计。1960年代,日本记者在纽约街头偶遇他时,他微笑着说:“我是个普通职员,与父辈无关。”一生淡出政军漩涡,1990年代后期方才在华侨名录中出现,终得安享晚年。 四子张学思与兄长截然不同。九一八事变次年,他悄然抵达北平,在秘密联络站递上入党申请。抗战期间,他化名“赵国定”,深入冀东根据地组建骑兵队。建国后,他先后担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吉林省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张氏子弟中唯一身披红星者。1973年病逝沈阳,享年61岁。 五子张学森是寿懿所生,被称作“老五”。张作霖钟爱此子,曾亲手替他系过飞行帽。1936年,他考入美国科罗拉多飞行学校,战后受邀加入国民政府空军指挥部。淮海战役失利后转赴台湾,后定居洛杉矶。1979年,他持美国护照返京探亲,向航空工业部赠送一台小型发动机模型。1995年卒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75岁。 六子张学浚同样出自寿懿,却走进特工世界。早年在重庆军统总部任职,西安事变爆发,他因“老六”身份被怀疑参与逼宫,旋即遭到调查。脱身后远走巴西圣保罗,经营咖啡种植园。有意思的是,他晚年热衷书法,常以“浚翁”名义在唐人街义卖作品资助华裔贫童。1984年客死异乡,终年69岁。 七子张学英少年时常随母亲往返天津、北平,喜好收藏珠宝。1948年初,他携家眷赴台,旋即发现积蓄难以维持高消费生活,只得在基隆港口从事货运代理。1965年移居香港,靠旧货拍卖起家。旁人以为他吃穿不愁,其实至老仍租住跑马地一套小公寓。2002年病逝,家人遵其遗愿海葬维港。 八子张学铨是张作霖最小的儿子,父亲遇难时他只有三岁。九一八后随母移居天津,靠典当老帅遗留下的首饰维生。新中国成立,他通过周恩来总理关照,进入天津第五十五中学教务处从事档案整理。文革期间一度被批“地主后代”,幸得老同事照拂,1978年平反。1997年夏,他在家中突发心梗离世,年仅72岁,留下两册日记,记录张府旧事,为史家提供珍贵侧影。 纵观七人,一半投身军旅,一半流落海外;有人执掌将印,有人埋头账簿;有人拥抱新政权,也有人远离政治。决定他们命运的,不仅是血脉,更是个人抉择与时代洪流交织的结果。老帅在世时常说:“人要有路数,枪里才有出路。”事实证明,炸弹终结了他的路数,却无法替八个儿子写同一份结局。 1937年茶馆里的那句提问,放到今天依旧有人好奇。张家兄弟散落寰宇,形形色色的人生片段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试想一下,如果皇姑屯的爆炸没有发生,奉系延续,张氏八子或许会是一段完全不同的家族史。但历史没有假设,只剩下纷繁的事实与各自的归宿,提醒后人:庞大权势也抵不过时代风云的骤变,选择与机遇才是真正左右人生的关键。

0 阅读:38
雪好的柳看过去

雪好的柳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