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冲突持续两年造成近7万人死亡后,特朗普推出所谓"20点计划"试图停火。表面上看,这是美国强权的又一次胜利。一通电话就能让以色列总理妥协,甚至当众向卡塔尔道歉。但深层逻辑揭示的却是另一个事实:美国在中东的控制成本正在急剧上升。 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的空袭,发生在距离美国乌代德空军基地不到20公里的地方。这意味着内塔尼亚胡政府已经不再顾忌华盛顿的脸面,单边行动成为常态。特朗普不得不动用总统权威强制其道歉,这种"事后补救"模式本身就暴露了预防性约束的失效。 历史上,美国调停中东冲突依靠三大杠杆:军事援助、外交斡旋、阿拉伯盟友施压。但这次停火谈判中,前两项依然有效,第三项却近乎缺位。当卡塔尔、埃及等传统斡旋方被以色列公开羞辱后,阿拉伯国家对美国主导谈判的信任度已降至冰点。这解释了为什么特朗普必须派女婿库什纳亲赴开罗,因为没有中间人愿意继续充当传话筒。 以色列面临欧洲舆论反噬和军费黑洞,哈马斯丧失战斗力与民众支持,而美国则需要一份"政绩"来对冲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外交困境。所谓"20点计划"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细节,而是刻意回避了巴勒斯坦主权、领土划分等核心议题。这种"只谈缴械不谈出路"的方案,注定只能产生脆弱的休战而非持久的和平。 加沙城在停火宣布后仍有爆炸发生,以色列的解释是"应对威胁"。这种留有后门的协议设计,恰恰证明各方都在为下一次冲突保留选项。类比1993年奥斯陆协议和2000年戴维营谈判的失败教训,任何忽视根本矛盾的技术性停火,最终都会被仇恨的积累所撕毁。 欧洲正在加速与美国中东政策"脱钩"。从国际刑事法院对内塔尼亚胡的起诉,到多国宣布停止对以军售,跨大西洋联盟在中东问题上的裂痕正在扩大。这种分歧不仅削弱了西方整体的斡旋能力,也为其他地区大国介入创造了空间。 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终结3000年灾难"时,他可能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加沙200万民众的未来并未写入那20个条款。只要巴勒斯坦人继续生活在没有尊严、没有出路的困境中,所谓的"历史性和平"就只是强权者的自我麻醉。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