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给孩子在图书馆排队,凌晨4点给孩子做早饭,妈妈你没必要那么拼! 刷到一个视频贴在下面,凌晨4点,家长在秋风中排队。干什么呢?给孩子排队,占郑州图书馆的座位,一开馆立刻人满,所以就这样,弄得好多家长凌晨4点起来给孩子占座。 评论区炸出一大堆说母爱伟大。家长不易的话,但是反过来要搁落后大妈我这心里想,如果是我,我就不干这事,家里放不下一张书桌吗?学校放不下一张书桌吗?如果家里背景声音乱,那就带个降噪耳机。当初上大学的时候,我们不都是这么在宿舍里学习的吗? 无独有偶,另一位妈妈每天凌晨4点半起来给孩子做早点,要做健康的早点,让孩子吃好喝好,但是非常让人心痛的是,这位妈妈因为心脏病撒手人寰了,孩子呢?有妈妈的日子被定格在不到十岁的年纪,哎,这事听了让人心痛! 之所以说这个事,是因为刚才刚和我弟妹在一起聊天,这位妈妈忧心忡忡,她说上高中的大猴子要求自己去上学,这一路上她不放心啊!我的天,他儿子都已经长到1米八了,还小? 而且坐标首都北京,这是中关村南大街,我看看马路中间有花坛。马路两边有银杏。机动车,非机动车分离12条道! 要搁妈妈的意思就是把孩子直接放在保姆车上,让他在早晨一边享受着果汁,一边看着习题,妈妈坐在旁边陪伴,然后有人负责开车。我的个天,干脆把孩子放回摇篮里得了! 而这样做的妈妈是不是就让孩子天天唱感恩的心了呢?实际上也不是。这种澎湃的母爱,已经让大猴子烦不胜烦了。 其实以上这三种妈妈都很拼,但问题是拼来拼去,到底拼出了什么?而这种拼又有多大意义? 当然有人说,有的父母做不了太多,只能做这么一点,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种超越正常护理范畴养护的行为,实际上既损害了父母,也损害了孩子! 说一个跟这没啥关系的事,其实也有关系,我认识的一位宝妈,她今年30出头,有一次她很奇怪的问我,我婆婆不知怎的,有个什么毛病。家里的饭菜好好的,各种鲜鱼鲜肉我们都买,可即便是这样,婆婆却总说昨天剩了点菜,我吃这个。我吃这个! 出去吃饭,她也说别给我点菜,吃点菜汤就行!有一回甚至于婆婆本来不想和我们一起外出就餐,结果,我们吃到一半,不知怎的,她又来了,可来了之后,我想给她加两个菜,婆婆赶紧摆手,说不用不用,我就吃点汤泡饭! 这不是节俭的问题,这是婆婆以一种谦卑的身段,令我觉得很难堪的问题,她到底要做什么? 我听了之后呵呵一笑,说: 嗨,你婆婆是不是没什么事业? 她说,对。家庭妇女!一辈子就是家庭妇女。 我说这就是封建流毒。过去的妇女地位低,讲究个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门从夫。夫死。从子。女性,尤其是到了老年,地位是很低的,要低于自己的儿子,你婆婆这是想在家庭结构中给自己谋一个位置。她在用这种极其谦卑的,姿态来激起你们的内疚。说白了。就是婆婆有一种很强的不配得感,她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应当最低,但她又不甘心这种地位,所以才故意在这卖惨。不是说你婆婆这人不好,实在是封建思想害死人! 其实一个人如果老盯着一件事,这受不了,最简单的。拿个放大镜对着太阳来个聚光,你最后看看怎么样?那下面的纸都着火了。这是一个道理。 这也是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那句话,他说别老看琼瑶,你们也看看路遥! 琼大奶奶的笔下女人不干别的,除了谈恋爱,就是抢男人! 而路遥呢? 在路遥的笔下,有建功立业,有白手起家,有在逆境中的奋斗,有在痛苦中的挣扎,那是关于小白如何在社会权力结构中,找到自己嵌入点的工具书。 一个是封建时代女性在内帷中的奇遇,一个是当代女性在现实中的奋斗指南。实际上,路遥的书不分男女。人人都可以从中获得营养! 我年轻的时候家遭突变,父亲去世的早。只留下了作为家庭妇女的我继母和年幼的弟弟,那会儿弟弟才十岁,我已经上大学了,大学自然是住校,但是工作之后,我依然住在外面。那会儿我弟也好,我继母也好,都跟我说搬回来住吧,你的房间就在那空着,何苦还住宿舍呢?尤其是我弟,他说姐姐,我想天天都看到你。 但我对弟弟说,姐姐有姐姐的事,,我还有男朋友,我得去享受我的青春,当然,与此同时,我也会照顾你,咱俩说好了,一周见三次! 一个女性即便是做了母亲也可以干更多的事,可以飞得更高,看更广阔的风景,你用自己的眼界经验,与人生感悟,传授给孩子。这要比单纯的一顿饭,半夜起来排队更重要。 如果不能,那就和他做一个平等的人,父母不能因为有了孩子,就把自己灵魂矮化,现在不是常说吗?妈妈要爱自己。 所谓的爱,第一条就是把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摆正,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做一个精神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依托,说白了他以后真遇上事敢来问你,而不是一想起你就叹一口气,什么都不敢跟你说,因为说了也没用,你的焦虑只能让他更为难。 所以,那些无用的卷母爱,干脆还是扔了吧!
凌晨4点给孩子在图书馆排队,凌晨4点给孩子做早饭,妈妈你没必要那么拼! 刷到一个
麦芽糖纸
2025-10-07 23:57:55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