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长苏杰生日前在新德里发表演讲称,中美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政治的走向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08 00:27:40

印度外长苏杰生日前在新德里发表演讲称,中美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政治的走向”,他认为,美国态度“咄咄逼人”,在其伙伴关系中推动国家利益,而中国“在新机制和新机构方面则面临差距”。 这看似公允的双重点评,实则藏着印度的精明算计。苏杰生口中美国的“咄咄逼人”,可不是空穴来风的评价。美国在伙伴关系里向来把自身利益摆在首位,推行阵营对抗的逻辑昭然若揭,从印太战略的布局就能看出,处处透着拉帮结派、排挤异己的意味。 苏杰生特意点出这一点,明着是暗批美国的霸权作风,实则是借机凸显印度“战略自主”的外交姿态。毕竟印度向来奉行“多向结盟”策略,在不同议题上依据自身利益做选择,从不会因为某对大国关系牺牲其他利益,这种“不选边站”的姿态,正是它在大国博弈中立足的底气。 更耐人寻味的是对中国的评价,称中国“在新机制和新机构方面面临差距”,这话说得未免太过刻意。亚投行如今已有100多个成员国,累计批准贷款超400亿美元,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金砖国家去年扩员后,成员从5国增至15国,覆盖亚非拉多个大洲,影响力早已今非昔比。这些实打实的成效摆在眼前,苏杰生却选择性无视,看不到中国早已从国际规则的“适应者”变成“共建者”的转变,这种评价怎能让人信服? 说到底,苏杰生的这番言论,不过是印度争夺全球话语权的铺垫。印度长期怀揣大国梦想,2014年人民党执政后更是把追求大国地位作为核心目标,甚至给自己定下了五重战略定位。 一会儿自称“领导型大国”,一会儿自封“全球南方领头羊”,还想当全球南方与西方的桥梁,苏杰生更是造出“西南方大国”这样的词来抬高定位[。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通过点评两国凸显自身价值,把印度塑造成“多极化格局关键第三方”,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 踩着中美博弈的节奏为自身谋利,这算盘打得可真够精。印度的“左右逢源”早有先例。一边加紧与美国的合作,莫迪带着“大礼包”访美,承诺扩大贸易、购买美式武器,力争在印太战略中占据关键位置。 一边又不疏远俄罗斯,即便美国因印度购买俄石油提高关税,印度也没彻底倒向美国,苏杰生还特意澄清中印关系与美国无关,称其是“长期发展轨迹的一部分”。这种“远交近攻”的策略,颇有些古印度“考底利耶主义”的影子,把“印度优先”的现实主义政治发挥到了极致。 它既想从美国那里获得军事和经济支持,借助印太战略提升地区影响力;又想和中国保持一定合作,毕竟两国在经贸等领域有不少共同利益,苏杰生也承认要考虑中印关系的长期发展,需为应对中方实力增长做准备。 同时还不忘拉拢全球南方国家,试图凭借人口和市场优势争取更多支持。这种“八面玲珑”的操作,目的很明确:在中美之间争取最大的外交筹码,为自身发展捞取更多好处。可“左右逢源”从来不是件容易事,稍有不慎就可能“两边不讨好”。 美国不会容忍印度在关键问题上“唱反调”,我们也清楚印度的真实意图,全球南方国家更不会轻易被当作棋子。印度若只想着借大国博弈渔利,而没有实打实的贡献,所谓的“关键第三方”地位终究是空中楼阁。苏杰生的演讲看似是对中美关系的点评,实则是印度大国野心的公开宣言。 在多极化趋势下,印度想争取更多话语权本无可厚非,但靠刻意点评他国、投机取巧的方式终究走不远。真正的大国地位,从来不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而是靠实力、责任和贡献赢来的。 印度的“左右逢源”能持续多久?能否真正实现大国梦想?答案恐怕不在苏杰生的演讲里,而在它如何平衡利益与责任、如何脚踏实地提升自身实力的行动中。毕竟在复杂的全球格局里,没有谁能靠“耍小聪明”站稳脚跟。

0 阅读:1

猜你喜欢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