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1年,韩信为自保,打算将好友钟离眛交给刘邦。钟离眛大怒,骂道:“你不是个忠厚之人!”说完后,当场拔剑自刎。 韩信,淮阴人,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世誉为“兵仙”。他曾受胯下之辱,也曾登台拜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将西楚霸王项羽逼至乌江自刎。 可以说,大汉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 钟离眛,是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与韩信是同乡,亦是旧友。 项羽兵败后,天下虽定,但刘邦尤其忌惮的就是功高震主、手握重兵的韩信。 不久,刘邦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将其调离经营多年的军事大本营。 就在此时,走投无路的钟离眛,前来投奔已是楚王的韩信。 韩信的门客都劝他:“钟离眛是陛下的钦犯,收留他,无异于引火烧身!” 但韩信不听。他感念旧情,也自恃功高,不顾众人反对,将钟离眛留在了楚国。 这个决定,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果然,一年后,公元前201年,有人上书长安,告发楚王韩信谋反。 刘邦接到密报,杀机顿起。 他采纳了谋臣陈平的计策,决定不动声色,以“南巡狩,会诸侯于陈”为名,伪装成出游,实际上是准备在陈地(今河南淮阳)突袭并逮捕韩信。 天子的车驾,浩浩荡荡地向楚国进发。 消息传到楚国,韩信大惊失色。 他想发兵抵抗,但转念一想,自己并无反迹,何必心虚? 他又想亲自前往陈地,向刘邦辩解,但又怕此去,正中圈套,有去无回。 一时间,这位在战场上决胜千里的兵仙,却变得优柔寡断,进退失据。 就在这时,有人向他献上了一条毒计。 献计者说:“陛下此来,意不在云梦,而在将军您。而他之所以忌惮您,全是因为您收留了钟离眛。如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可保将军无虞——杀了钟离眛,提着他的头去拜见陛下。陛下龙颜大悦,将军之危自解。” 这番话,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韩信内心最软弱的地方。 在求生的本能面前,所谓的道义和友情,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韩信找到了钟离眛,将刘邦伪游云梦,以及旁人献计之事,全部合盘托出,想与他“商议”。 钟离眛听完,愣住了,眼中充满了失望和鄙夷。 他沉默了半晌,随即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悲凉与愤怒。 钟离眛指着韩信,一字一句地骂道:“我早就知道刘邦不敢轻易动你,因为你功劳太大!但我没想到,你韩信竟然是这样一个如此不忠厚之人!” 韩信被骂得满面羞愧,无言以对。 钟离眛看着他,眼神中最后一丝情意也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决绝。 他拔出腰间的佩剑,横于颈上,对韩信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汉王之所以不敢动你,是因为有我钟离眛在。如今你为了苟活,要卖友求荣,那我今天就成全你!” 话音未落,剑光一闪,血溅五步。 西楚国最后一员猛将,就这样在昔日旧友的逼迫下,自刎而亡。 韩信呆呆地看着倒在血泊中的钟离眛,心中五味杂陈。他最终还是命人割下了好友的头颅,用木匣装好,带着它,踏上了前往陈地的道路。 他以为,自己带去的是一份“投名状”,一份可以换取后半生平安的“免死金牌”。 然而,他错了。 当韩信抵达陈地,拜见刘邦,献上钟离眛首级的那一刻,刘邦甚至没有多看那颗人头一眼。 他只是冷冷地看着韩信,然后对身边的武士下令:“拿下!” 武士们一拥而上,将韩信像捆粽子一样捆绑起来,投入了囚车之中。 直到此刻,韩信才幡然醒悟。 在冰冷的囚车中,韩信仰天长叹,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悲鸣:“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不久,韩信被押往洛阳。刘邦念其功高,赦免了他的死罪,但却将他从“楚王”贬为“淮阴侯”,软禁在京城,剥夺了他所有的兵权。 几年后,吕后与萧何合谋,将这位一代兵仙,诱杀于长乐宫钟室之内。 韩信一生,战无不胜,却唯独在人性的棋局上,输得一败涂地。他以为牺牲朋友可以换来苟活,却不知当他举起屠刀砍向道义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结局。
公元前201年,韩信为自保,打算将好友钟离眛交给刘邦。钟离眛大怒,骂道:“你不是
星河滚烫你是画
2025-10-08 16:34:49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