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又作妖,2025年10月,立陶宛能源部长瓦伊丘纳斯在接受当地广播电台采访时

古今知夏 2025-10-08 17:48:47

立陶宛又作妖,2025年10月,立陶宛能源部长瓦伊丘纳斯在接受当地广播电台采访时也宣布,将禁止在立陶宛能源设施中使用中国制造的零件,并声称中国“仍然对立陶宛能源安全构成威胁”。 瓦伊丘纳斯这操作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 2024 年 11 月,他们就通过法案,把中国的软件、云服务从光伏、风能项目里赶了出去。 今年 5 月,这禁令刚正式落地执行,才过五个月,又加码限制中国硬件。一套操作下来,就想把 “跟中国脱钩” 的戏演到底,好像只要态度够硬,就能跟全球产业链彻底断开。 可他们根本没搞清楚,现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规矩是谁定的。中国企业在风能、光伏设备的全球供应链里,占了七成以上的份额。尤其是逆变器,这东西就像电站的 “心脏”,没有它,发出来的电根本用不了。而现在全球的逆变器市场,早被中国企业攥在手里。 2025 年的数据就摆在那儿:全球逆变器出货量要突破 600GW,单华为和阳光电源两家中国企业,就占了 55% 以上。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连续五年全球销量第一,2025 年一年就卖了 100GW; 华为更猛,出货量直接冲到 176GW,稳稳坐在第二的位置。现在欧洲的电站里,十台逆变器有六台是中国牌子,早就成了离不开的标配。 最实在的是价格差距。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还能大规模生产,逆变器出口价能压到 0.14 元 / W。可欧美同类产品,至少要 0.18 元 / W 起,贵了 20% 到 30%。 立陶宛本来就缺钱搞绿色转型,现在非要弃用中国零件,等于平白多花一大笔钱。这些钱最后都会算到老百姓头上,以后电费账单肯定要往上涨。 尴尬的是,立陶宛想拉着欧盟一起 “禁中国零件”,结果没一个国家响应。2025 年初,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虽然喊着要加强审查,却明确说不支持全面禁用;波兰、捷克这些邻国更直接,说 “买设备只看质量,不管哪国产的”,压根不接立陶宛的茬。 连德国、法国这些大国,也只是多检查几遍,从没说过要彻底封杀中国零件。在欧盟的共同能源计划里,立陶宛的激进操作成了独一份,既没带动别人,还可能拿不到欧盟给的转型补贴。 其实立陶宛早就吃过这种 “赔本买卖” 的亏。2021 年,他们因为违背一个中国原则,跟中国的贸易额直接跌了近 70%。 奶酪、木材这些立陶宛的特色产品,全退出了中国市场,不少企业直接倒闭。当时美国说给 6 亿美元信贷帮忙,可这点钱连贸易损失的零头都不够。 现在又在能源领域重蹈覆辙,无疑是飞蛾扑火。要说,立陶宛本来计划 2030 年成为电力净出口国,2050 年实现能源完全独立。 可现实呢,海上风电项目因为没人愿意投资,2024 年的拍卖都取消了;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还差一大截,却偏偏在核心零件上给自己设障碍。 要知道,欧洲 2030 年要装 750GW 的太阳能发电容量,本来就离不开稳定的设备供应。2025 年全球能源设备本来就缺货,铜价、电池材料还一个劲涨价,中国企业的产能正是稳住市场的关键。 立陶宛非要在这时候跟中国 “切割”,简直是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期,自己砍断了自己的胳膊。 在全球化的今天,想靠封闭搞发展根本不现实。等以后立陶宛人看到涨起来的电费,再看到停滞的能源项目,或许才会明白:之前喊的 “强硬”,在现实的产业链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