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开国少将贺健去军营看望儿子时,却被哨兵拦在门口,贺健没有为难哨兵,而

云端的逐梦人 2025-10-10 03:44:17

1970年,开国少将贺健去军营看望儿子时,却被哨兵拦在门口,贺健没有为难哨兵,而是说:“叫你们师长裴飞正跑步来见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9年,那个时候,贺健只是湖北红安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年纪轻轻,却亲眼目睹了家乡的苦难,面对战乱,他心中的愤怒与不甘,让他早早投身于红军,他是那个时代千万怀抱理想、奋勇追寻革命的人中的一员,那时候的他,和许多青年一样,充满理想,但也面对着巨大的未知与挑战。 在加入红军之后,贺健便与革命同行,逐渐在战场上积累经验,他的名字在红军内部逐渐有了影响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他总能以自己坚决的态度和沉稳的指挥,给战友们带来力量,为了革命,他甚至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家族的名字,原名“喻安良”的他,在组织的建议下,为了避免被敌人追踪,改名为“贺健”,这个名字不再是个人的象征,而是革命的代号,是他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深刻承诺。 从那个时候起,“贺健”不仅仅是他的名字,更是他对革命的无悔承诺,这个名字伴随着他从抗日战场,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军队建设,历经风雨,见证了无数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无论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还是在战后艰难的建设岁月中,他始终坚守着那份初心和责任。 到了1970年,贺健已经是开国少将,虽然不再亲自带兵打仗,但心中始终放不下的是军营和曾经的战友们,一天,他突发奇想,决定去探望在军营服役的儿子,没有提前打招呼,也没有高官的身份,他仅仅穿着一身已经褪色的军装,拎着一个竹编菜篮子,像个普通老百姓一样,坐上了火车,转车,再坐长途汽车,前往儿子所在的军营。 这一路的旅途,虽然辛苦,却让贺健感受到了与过去不同的轻松,他已经习惯了长时间的紧张与压力,这样的自由让他在某种程度上,回到了自己年轻时的状态,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他来到了儿子所在的军营门口。 但当他站在军营门口时,哨兵却拦住了他,那个年轻的哨兵并没有因为他是个将军而放行,而是严格按照规矩,要求他出示证件,面对这个情况,贺健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开国将军而发火,反而微笑着,拿出一本小册子,递给了哨兵,他没有告诉哨兵自己是谁,也没有直接提到自己是来见儿子的,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你给你们师长裴飞正捎个话,让他跑步来见我,” 这一句平静的话,让哨兵心里一惊,裴飞正是曾经跟随贺健打过仗的部下,知道老首长的威严与原则,瞬间意识到这位老人身份非凡,哨兵没有耽搁,赶紧去通知师部。 当裴飞正听到贺健将军在门口时,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急忙赶到大门口,他早已习惯了贺健将军那种严格要求和关心部下的方式,在战场上,贺健无情的纪律与深厚的情感,让每一个与他并肩作战的人都记忆深刻,虽然身为师长,但他依然尊敬贺健如上级一样,尽管自己现在也已是高级军官,但他从不忘那份情感。 当裴飞正赶到门口,贺健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你这师长当的,跑几步就喘成这样?当年莱芜战役的时候,你跟着我追敌人,几十里地都不带歇的,”听到这话,裴飞正苦笑不已,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充满血与火的年代。 贺健将军此行的目的并非来炫耀自己作为高级将领的身份,而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儿子是否在部队中遵守纪律,面对年轻的哨兵,他没有一句责怪的话,而是当场肯定了哨兵的坚守,他的行为,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震撼,原来,真正的将军,并非只看身份和地位,而是看他是否坚持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和责任。 贺健将军这一生,始终没有忘记他从部队走来的初心,从最初的红安小子,到抗日战场上的英勇将领,再到新中国的开国少将,他的一生,几乎都奉献给了国家与人民,尽管经历了无数的战斗,伤痕累累,但他从未把自己的身份当作特权来享受,在他眼中,无论是当年改名跟着革命走,还是后来的守纪律、不搞特殊化,都是因为他始终是一个兵。 在他身上,规矩与人情并存,他对部下的严格要求,源自他内心深处的责任感;而对家人的深情厚意,源自他无声的爱与担当,他从不让家人因为他的身份享有任何特权,对家人也一视同仁,即使在晚年,他仍然保持着军人的习惯,早起,准时吃饭,按时休息,关心国家大事,哪怕身体已不如从前。 信息来源:(中红网——开国将军贺健之子贺平访问长征书院(组图))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云端的逐梦人

云端的逐梦人

云端的逐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