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边有齿痕、吃胀拉稀?从一例患者舌象,聊聊脾虚湿盛的调理 昨天坐诊遇到一位患

陈科普 2025-10-10 14:51:22

舌边有齿痕、吃胀拉稀?从一例患者舌象,聊聊脾虚湿盛的调理 昨天坐诊遇到一位患者,说自己总没力气,吃一点就腹胀,大便常年不成形,偶尔还觉得胸闷发沉。让他伸舌一看,舌边一圈清晰的齿痕格外明显——这是典型的脾虚湿盛舌象,今天就借这个案例,跟大家讲讲这类问题该怎么辨、怎么调。 先看舌象:3个细节,暴露“脾虚湿盛” 1. 舌边齿痕+舌体胖大:舌头边缘有一圈深深的牙齿印,舌头看着也比正常偏胖,这是脾虚湿盛的核心信号。脾胃运化能力弱,水湿排不出去,在体内积聚,把舌头“泡”得肿胀,长期顶在牙齿上,就形成了齿痕。 2. 舌面满布白苔:舌头表面敷着一层白苔,说明体内湿气已经积得不少。这些湿气不仅会影响脾胃消化(导致吃胀、拉稀),还会堵塞气机,让人觉得胸闷、身体发沉。 3. 舌尖偏淡无血色:舌尖颜色偏淡,没有正常的红润感,是脾虚久了的“连锁反应”——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成不足,所以会总觉得没力气、精神差。 再谈调理:健脾、祛湿、补气血,三步兼顾 针对这位患者的情况,调理思路是“先除积湿,再补脾胃,兼顾气血”: - 以**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基础,重点健脾益气——脾胃功能强了,才能从根源减少湿气生成,改善乏力、腹胀。 - 搭配**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燥湿化痰——帮身体清除已经积聚的湿气,缓解胸闷、大便不成形的问题。 - 最后加少量当归——脾虚久了易气血不足,少量当归能补气血,让体力更快恢复,还不会因滋腻加重湿气。 关键提醒:齿痕舌不是“一刀切”,要辨证区分 很多人看到自己有齿痕舌,就盲目按“脾虚湿盛”调理,其实不对。齿痕舌也分不同类型: - 若舌有齿痕,且舌苔黄腻,可能是“湿热”,需清热祛湿,不能单纯补脾胃; - 若舌有齿痕,但舌苔很薄甚至没有舌苔,可能是“气虚”为主,湿气不重,需侧重补气,少用燥湿药。 如果你也有“吃胀、拉稀、没力气”的情况,或者不确定自己的齿痕舌属于哪种类型,不妨拍张舌照,帮你辨证看看,避免盲目用药走弯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