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宣布了 2025年10月11日,美联储召开会议,会议在当地时间当天下午4点公布结果 原定于10月17日发布的工业产值报告,因为数据被截获而推迟发布,原因是联邦当局停摆,无法获取必要数据。 市场对此反应非常紧张,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在下次会议上提前降息,以此来支持经济,美股也好,美债也罢,集体下跌。 美联储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数据迷雾”。政府停摆迫使多个经济数据发布机构停止运作,工业生产报告已是牺牲品之一。央行官员们在信息真空中摸索前行,像蒙着眼睛的飞行员试图驾驶飞机降落。 最新泄露的会议纪要揭示了美联储内部剑拔弩张的气氛。十九位官员中,略超一半支持今年再降息两次,另有数人预计只会降息一次或直接按兵不动。这种分歧让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平衡通胀与就业两大使命时步履维艰。 唯一投票支持降息50个基点的斯蒂芬·米兰成了这场争论中的异类。这位新任理事的激进立场与传统央行官员的审慎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也映射出美联储决策层的思想混乱。 市场早已嗅到异常气息。就在会议结果公布后,美股遭遇猛烈抛售,三大指数集体跳水。科技股沦为重灾区,特斯拉暴跌超5%,英伟达市值单日蒸发近2300亿美元。恐慌情绪如野火般蔓延,投资者纷纷逃向黄金和美债寻求庇护。 表面看,这是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但更深层次上,暴露的是美联储公信力的流失。当央行连基本经济数据都无法获取,其决策还能否称得上“基于数据”?这个问题让所有市场参与者夜不能寐。 美国政府停摆已进入第十天,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沃特证实联邦政府裁员已经开始。这场政治僵局正在侵蚀经济决策的基础,美联储在关键节点失去了判断依据。 “双向风险意味着不存在无风险的路径。”鲍威尔上月的表态如今听来像是一语成谶。美联储被困在两条战线之间——一边是可能恶化的就业市场,另一边是持续高企的通胀。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对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高达94.6%。但这种预期本身就如履薄冰,任何意外都可能引发市场剧烈反转。 回顾历史,美联储从未在如此信息匮乏的环境下制定政策。官方月度经济数据的缺失,迫使官员们转而依赖私营机构的数据或企业反馈,这种二流信息能否支撑起关乎万亿资金流向的决策,要打上一个大问号。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已经开始预警。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Daniel Ives指出,当前回撤反而是布局窗口,但他同时承认贸易紧张局势仍可能缓解。这种自相矛盾的解读恰恰反映了市场的不安。 放眼全球,比特币跌破12万美元大关,原油价格大幅下挫,超过16万人遭遇爆仓。这场由美联储数据危机引发的震荡,已经演变为全球资产的集体重新定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联储宣布了 2025年10月11日,美联储召开会议,会议在当地时间当天下午
琉星球
2025-10-12 01:04: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