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韩国专家太敢说了,他表示如果美国把所有军事力量都集结起来去攻打中国,就算是11艘航母都出动,再带上所有的先进装备,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胜利。 说起这个事儿,得从韩国首尔大学的一位教授金荣敏说起。这位金荣敏是韩国军事战略研究中心的骨干,专攻东亚安全和军力对比,平时在学术圈里挺低调的,但前阵子他一开口,就把水搅得挺浑。2025年7月31日,他在首尔大学的一次公开演讲里直截了当抛出观点:就算美国把家底全抖落出来,11艘航母齐上阵,带齐高科技装备去和中国干一架,最后也只能灰头土脸滚蛋,中国稳稳占上风。这话听着像大话,但金荣敏不是随便拍脑袋,他是基于一堆数据和现实情况分析出来的,戳中了不少人心里那点数。 先说说为什么美国现在这摊子事儿办得有点吃力。金荣敏点明,美国军力表面风光,实际里子空了不少。拿乌克兰那边来说,美国的“标枪”导弹年产就那么点,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年勉强够乌军打两个月,库存一拉空就露馅儿了。要是台海真闹起来,美军弹药顶多撑三周,之后就得靠盟友补窟窿,可盟友们谁也不是傻子,早看出来美国资源紧巴巴的。比方以色列的“铁穹”系统,本来指望美国优先供弹,现在也得自己硬扛,这让整个盟友圈子开始嘀咕,美国这大哥靠谱吗?金荣敏觉得,美国被当成“自私鬼”了,信任链条一断,仗就难打了。 再看工业这块,美国的痛点更明显。去工业化搞了好多年,现在高端装备全靠几家大厂撑着,产量上不去。中国这边呢,全产业链齐活儿,055型驱逐舰一年下水几艘,顶美国五年总和;歼-20战机月产12架,F-35那边才8架。金荣敏强调,这不是比谁花钱多,而是比谁能快速迭代。中国工厂离前线近,导弹从生产线到阵地就4小时车程,美军跨太平洋补给线得18天,还得绕着礁盘和潜艇走,一不小心就断货。东风-26这种“航母杀手”射程远、速度快,美国航母群一靠近西太平洋,生存率直降20%以下。加上海军096型核潜艇和无侦-8高超音速无人机织网,关岛基地都成靶子了。 这观点一出,韩国国内炸锅了。韩国夹在中美中间,本来就难受,美国是老大哥,驻军保护着,经济上中国是最大伙伴,去年贸易额超2000亿美元。金荣敏这番话,等于给韩国政府上眼药,提醒别一头热跟美国走太近。想想看,韩国企业三星、现代,全链条在中国落地,要是中美真掐起来,供应链一断,韩国经济先趴窝。金荣敏不是反美派,他研究东亚格局多年,早说过大国博弈不是光比军舰多,得看综合底子。中国这些年经济体量稳居第二,科技从5G到芯片全线突破,军改后海军空军导弹齐头并进,美国的优势缩水了。西太平洋这块儿,中国反介入体系建得铁板一块,美国航母再牛,也得掂量跨洋作战的代价。 放眼国际,这事儿也反映出全球格局在变。2024年围台军演,中国山东舰上甲板二维码一扫,“回家吧,同胞。导弹不瞄自己人”,这不光是调侃,背后是实力底气。金荣敏分析,美国想维持11艘航母的规模,本意是震慑,但现实是维护成本高,舰龄老化,新福特级出问题频出。中国福建舰电磁弹射服役,J-35隐身机上舰,差距拉近了。俄罗斯专家也点头,说中国用几百美元的水雷,就能让百亿航母吃瘪,这思路接地气,不靠堆钱,靠系统对抗。 韩国专家敢这么讲,也说明韩国社会在觉醒。过去韩国外交总跟着美国转,但经济现实摆那儿,中国是投资来源国第一,韩国对华依存度高。金荣敏的演讲后,媒体转载满天飞,网民讨论热烈,有人说这是醒脑,有人觉得太冒险。但从逻辑上,他没瞎编,全是数据说话:美国工业空心、中国全产业链、后勤不对称、盟友裂痕,这些加一块儿,11艘航母听起来吓人,实际推演下来,胜算低。国际事件上,得严谨点,中美不是非黑即白,博弈是长跑,不是短冲。金荣敏这番话,戳破了神话,让人看清力量对比的真貌。
这个韩国专家太敢说了,他表示如果美国把所有军事力量都集结起来去攻打中国,就算是1
恰似江楼月
2025-10-14 00:45:51
0
阅读: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