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上午刚签了免职令,下午,这位交通部长就在莫斯科郊外的车里,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 官方调查结束后说:是自杀。 但结合斯塔罗沃伊特前后的情况来看,自杀有可能,但到底是不是形势所迫就不一定了。 7月7日当天稍早时候,克里姆林宫网站公布了普京签署的免职命令,但文件并未说明解职原因,突然免职却不说原因,显然是有猫腻。 1972年出生的斯塔罗沃伊特,在俄罗斯政治圈算得上是资深人物。 他最为人瞩目的经历是担任库尔斯克州州长,之后于2024年5月被任命为交通部长。 贪污事件被爆出后,斯塔罗沃伊特从库尔斯克州州长调任交通部长的时间点,恰好与这些防御工事项目建设期重叠,这不可避免地让人将他与这起丑闻联系起来。 他走后,后继上任的那位州长,以及他的副手被逮捕。 调查显示,承包商与官员侵吞超40亿卢布,部分资金通过空壳公司转移购买豪车房产。 分析认为,普京的雷霆手段与战场内外压力直接相关,此时撤换要员,既是整肃内部,更为长期应对冲突夯实管理基础。 在俄罗斯政治生态中,高层官员的非正常死亡时有发生。 但从普京签署免职令到遗体被发现,中间仅隔数小时,如此紧凑的时间线使得“自杀”结论显得格外仓促。 在俄罗斯权力走廊中,失去职位往往意味着失去保护。 斯塔罗沃伊特的葬礼细节未被公开,他的继任者安德烈·尼基京已开始主持交通部工作。 在俄罗斯政治史上,高层官员的非正常死亡总是被迅速翻页。 斯塔罗沃伊特自杀的同日下午,交通部另一官员科尔涅丘克因“心脏骤停”身亡。 官方强调两事件无关联,但时空巧合引发联想。 这种高层连环死亡在俄罗斯近年频现:2022年至今至少有15名能源、金融高管非正常死亡,其中6起与乌克兰战场后勤保障相关。 除了贪污事件,让斯塔罗沃伊特倍感压力的,还有俄交通系统承受的战时压力,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导致485个航班取消,1900次延误,铁路系统因制裁面临零部件短缺。 在交通部长任上,他面临不可能三角:既要维持民用交通运转,又要保障军事物流,还需应对西方制裁。 2025年上半年俄航空业零部件缺口达47%,铁路系统通胀成本激增300%,任何失误都可能被战场失利放大追责。 距离斯塔罗沃伊特自杀已经过去3个月,但白宫的“免职风”显然还没结束。 如今的俄罗斯已经是千疮百孔,虽然有朝鲜新鲜血液的注入,但打了3年他们一直没有赢得胜利,普京也不得不重视起内部的情况,毕竟只有内部剔除杂质,使得俄罗斯更加团结,他们才有坚持胜利下去的希望。
美国很恼火!贝森特态度变得格外强硬,美知情人士声称,现在中国的谈判政策已经被对美
【200评论】【10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