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还是太着急了,刚换完人质就想着重新把加沙攥在手里,以色列军方宣布,在交换人质以后,以色列军队下一阶段要监督拆除,加沙地区所有地道系统。 要知道以色列刚跟哈马斯走完人质交换流程,立马就把矛头对准了这些地下通道,说白了就是想趁停火的空当,断了哈马斯的根。毕竟这地道可不是普通土沟,简直是哈马斯的半条命。 以色列国防军早就摸透了底细,加沙的地道网络总长足足有 560 到 725 公里,比伦敦地铁的密度还大,从 2007 年就开始挖,前前后后花了十五年才修成这个规模。最深的地道能挖到地下 70 米,用混凝土层层加固,常规炸弹扔下去跟挠痒痒似的,根本炸不透。 里面的设施全得很,指挥中心、弹药库、宿舍厨房样样齐全,有的地方宽得能过车,连通信线缆都铺得整整齐齐,哈马斯武装能在里面待上几个月不露头,吃喝拉撒全能解决。 更关键的是,这些地道分了三类:有通到埃及边境的走私地道,专运武器和物资;有藏在加沙城区的防御地道,用作避难所和武器库;还有直接挖到以色列境内的进攻地道,2006 年哈马斯就是靠这招偷袭哨所、俘虏以军士兵的。 以色列这次铁了心要拆地道,其实是吃够了亏。之前地面进攻时,以军士兵刚进加沙城区,就被地道里钻出来的武装人员打冷枪,不少人栽在了这种 “地下游击战” 里。以军也曾用爆破的法子毁过不少隧道入口,但哈马斯的地道跟迷宫似的,炸了入口,里面的分支还能用,过阵子又能挖出新入口,根本赶不上对方修复的速度。 后来以色列干脆用上了狠招,去年就在加沙沿海布了 7 个大水泵,把海水往地道里灌,说是 “技术突破”,结果联合国专家立马泼冷水:加沙本来淡水就不够,海水一渗,地下水全废了,地里的庄稼也得死,这简直是造环境灾难。更尴尬的是,哈马斯早有准备,地道里装了不少防爆门,水根本流不通,美国工程师都说这招纯属白费力气。 硬的不行就来 “闷” 的,今年 8 月以军在拜特哈嫩地区搞了次试点,往地道里灌了 2 万多立方米的特殊密封材料,直接把这条 7 公里长的 “地下动脉” 堵了个严实,还顺带拆了周边 2.4 公里的配套设施。 但这招也治标不治本,加沙的地道足足有 1300 条,总长度摆在那儿,靠灌水泥得弄到猴年马月?以军自己也承认,之前折腾了大半年,也就破坏了 40% 的地道,剩下的还能用。哈马斯这边也不是坐以待毙,挖地道的材料全是 “就地取材”,把联合国援助的民用水泥偷偷挪来用,既省了钱又不容易被发现。 有消息说他们的隧道技术还是从朝鲜学的,跟朝韩非军事区的地道结构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又窄又隐蔽,找入口比大海捞针还难。更绝的是,哈马斯把地道入口藏在民房、学校甚至医院下面,以军要是硬炸,很容易误伤平民,国际舆论就得炸锅。 现在最尴尬的是停火后的人道主义局面,联合国刚把 17 万吨救援物资运进加沙,正忙着给 210 万人发粮食、修水厂,结果以军拆地道的动静一闹,不少物资运输路线都要绕着走。更麻烦的是,加沙的建筑大多是浅地基,地道一拆或者海水一泡,不少房子可能跟着塌,本来就缺住处的平民更没地方去了。 说到底,以色列拆地道是想断哈马斯的 “腿”,哈马斯守地道是想保最后的立足之地,这俩的博弈根本绕不开这条 500 公里的地下防线。但不管是水淹还是灌水泥,最后遭罪的还是加沙老百姓。 地道没拆完,淡水先脏了,房子先塌了,这停火换来的平静,怕是要被地下的动静搅得鸡犬不宁。现在就看哈马斯能不能扛住以军的 “拆墙大计”,毕竟这地道不仅是武器库,更是他们跟以色列讨价还价的最后筹码。
无意间看到哈马斯释放以色列人质的画面,感觉哈马斯确实有些滑稽可笑。战争时期,他们
【188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