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补不了拙,人就得扬长避短。我们要做正确的事情,做好是在其次。 这个笨和懒哪个危害更大?懒和笨都没有什么危害。因为你想想,你有没有犯懒的时候,有没有偷懒的时候?有啊,所以懒是人的一种通病,谁也不愿意天天那么辛苦。笨这个东西是天生的,大部分人都有这两个特点,所以它不是什么毒害。 有些人努力是为什么?因为他适合干这个。为什么有的人天天做数学题?因为他适合做数学题,做一个就对一个,所以他就适合做。有的人做一个题,做一天都做不出来,他当然就不想做了。你看起来他比较懒散,是因为他不会,所以这个时候如果笨的话,就不要再去做了,意思是说得换一个办法。 肯定有人相信勤能补拙,不相信勤补不了拙。而如果勤能补拙的话,这么多人这么勤快,他早就成功了。你看那么多小朋友去辅导数学,最后还是一塌糊涂,勤补不了那个拙。除了勤能补拙,更多是对人的一种安慰。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这样说:“你家小孩其实也挺聪明,但是他比较贪玩,以后不让他贪玩了。”其实老师的意思是,你这小孩就是这样了。 但老师不会直说“你就这样了”,那样你当然不高兴,对不对?总得给你点希望,就说让他以后认真点,别贪玩了。其实贪玩和不贪玩都一样,不是所有人一勤奋就能考上985的。 这个说法可不可以理解为,就是各行各业混出点小成就的人,都有其先天优势?所以说人就得扬长避短。我做数学不行,考大学不行,但是我开挖掘机行,送外卖行,开网约车行,做厨师行,对不对? 你可以做别的,好好做,做到最好。人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不要强求。我觉得干这个事儿挺好,哎,那我就要干这个事儿,那不行。你得首先看你适合不适合干这个事儿,就是做正确的事情,你才会做得越来越好。把事情做对是最正确的,做好是在其次。 而且我要说一下懒和勤快的问题。当我们一般人说懒和勤快,说的是体力劳动,但是还有一种是脑力上的勤快与否,这也很重要。所以人有着两种辛苦:体力上的辛苦和脑力上的辛苦,体力上的懒惰和脑力上的懒惰。 你看科学家的劳动,在有空调的房间,穿着西装笔挺,也不出大力、不出大汗,他们的劳动可能非常有价值。比如我们说送外卖就很辛苦,辛苦不辛苦?辛苦。开网约车也特别辛苦,经常工作12个小时,对不对?你想他们愿意辛苦吗? 也不愿意,他也想回家。所以你不要说懒和笨哪个危害大,大家都不想那么辛苦,对不对?但是如果他不干这事,干什么呢?让他去做学术研究行吗? 这么说吧,你不要辛苦了,你不觉得学术研究轻松吗?你就去做学术研究,他愿不愿意?他不愿意,为什么?因为他不如做这个事的收入多,其实辛苦点还有所获,做那个事儿呢,不行。 所以为什么有人说“我们这么勤快,这么辛苦,为什么收入低呢?”是因为你劳动的价值相对比较低,道理在这里。作家的劳动辛苦吗?很辛苦。 你看路遥,活了42岁就死了。路遥住在延川县招待所专门的房子里,一日三餐都有人伺候,然后他就每天摊开稿纸,抽水烟,放着水杯、茶,就这样写。那咱们来看,这也没什么辛苦的,但是路遥把自己写死了。所以你看见的不辛苦,恰恰是真正的辛苦;我们看见那种表面的辛苦,其实没多辛苦。 你说是老板辛苦呢,还是员工辛苦呢?员工也辛苦,比如说西北某餐馆的员工,他旱涝保收,上一天班就得给一天的钱。但这个老板,比如贾国龙,现在他跟罗永浩有纠纷,他害怕,他睡得着觉吗? 睡不着觉。虽然他也不端盘子,也不用炒菜,看起来贾国龙很轻松,其实他比那些员工还辛苦,他得承担风险。老板看起来有几百万、几千万,可能一夜之间就亏了。说实在的,当企业家有时候真不是正常人过的日子,他也要搞技术创新,还研究市场,研究怎么管理员工。员工呢,很简单,洗个盘子,炒个菜,相对来说简单,对吗? 我这样说,可能有的人不高兴,但是事实也是如此。想到这个,很多人一天不上班就心里不安,却看到很多很闲的人,怎么可以这么闲得这么自然,没有心理压力? 人家不是耗时间的呀。你比如说人家是个搞投资的,大家知道投资就是90%的时间在休息,你觉得轻松,那可能一下就赔个底朝天。要么你就别炒菜了,你去做投资吧,你不会呀。投资是很难的。 所以说你不要看见别人每天悠哉悠哉,实际上人家付出的艰苦比你多多了。你一天不上班就觉得过不下去,不见得只有天天上班,不见得只有天天出汗、流干汗,才是生活,才是必须。人有不同的活法。越忙的人越成功 越忙的人越成功 笨是因为懒 勤可增智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