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CEO凯利・奥特博拉扬言中国再拒收就断供,给中国市场施压,没成想却成了“自曝

论史家 2025-10-15 15:41:47

波音CEO凯利・奥特博拉扬言中国再拒收就断供,给中国市场施压,没成想却成了“自曝家丑”。   事情得从中国航司暂停接收波音飞机说起,好几架已经运到舟山交付中心的波音飞机,最后又原封不动地飞回了美国西雅图。   这可不是故意找茬,实在是波音飞机的采购成本涨得太离谱。   美国先挑起关税战,对不少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自然得反制,波音飞机就在反制清单里。   关税一加上去,引进成本一下飙升,航司要是硬着头皮接收,纯粹是赔本买卖,换谁都得掂量掂量,总不能做亏本生意吧。   面对这种情况,波音CEO不但没想着解决问题,反而先放狠话,说要停止为中国制造飞机,还要把原本给中国的订单转卖给别人。   中国市场对波音有多重要,行业里没人不清楚,以前波音在华市场能占到差不多一半份额,每年卖给中国的飞机数量能占全球交付量的四分之一。   现在虽然份额降了不少,但手里还压着几百架给中国的订单,这些订单背后都是真金白银。   真要是断供,先受不住的肯定是波音自己,转卖订单哪有那么容易,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果然,狠话放出去没几天,波音的态度就软了下来,开始说愿意给中国“再一次机会”,还忙着游说美国政府,想让对方松口调整关税政策。   这前后反差也太大了,所谓的“断供威胁”,说到底就是色厉内荏的虚张声势。   这场闹剧最让人看清的,是波音这些年的真实处境,表面上还是全球航空巨头,实际上早就问题缠身,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安全问题。   之前737 MAX系列飞机接连出了两起空难,几百条人命没了,查来查去问题出在软件系统设计有漏洞,波音还故意瞒着监管机构和飞行员,连该有的培训都没做。   这事刚过去没几年,去年又出了737 MAX 9舱门在空中爆裂的事故,吓得人够呛。   有前员工爆料,为了赶工期,不合格的零件都敢混用,这样的质量把控,谁还敢放心用他们的飞机?   安全没保障,市场自然就会用脚投票,这些年波音在华的市场份额掉得厉害,以前能和空客分庭抗礼,现在空客一家就占了六成以上份额。   中国航司新下的订单里,波音的占比越来越少,宽体机订单更是直接没了踪影。   雪上加霜的是,中国自己的大飞机也起来了。   C919已经开始稳定交付,不仅国内航司订了不少,还卖到了老挝这些国家,首次商业飞行就很顺利,国产飞机价格更划算,安全性也有保障,自然会分流不少原本属于波音的市场。   波音的麻烦还不止这些,它的供应链早就和中国深度绑定了,国内三十多家供应商给波音提供零部件,光是787机型的复合材料部件就占了三成多,年采购额好几亿美元。   真要是和中国市场彻底闹掰,这些供应链环节一断,波音的生产线都可能受影响。   而且美国国内的就业也会受牵连,造一架飞机能带动几百个工作岗位,订单没了,这些岗位自然就悬了。   美国政府搞关税战本来想保护本土制造业,结果反倒坑了自己的龙头企业,让本国工人跟着遭殃,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有人说波音可以靠印度、越南这些新兴市场补缺口,可这些市场的需求和中国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中国未来几十年需要的新飞机数量占全球五分之一,这么大的市场,丢了就是永久性损失。   更何况国产大飞机还在快速发展,不光满足国内需求,还在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波音想再把失去的份额抢回来,难度可想而知。   全球航空格局已经在悄悄变了,以前是波音和空客两家说了算,现在中国商飞慢慢追了上来,形成了新的竞争态势。   空客早就看透了形势,在天津建了组装线,和中国市场贴得很近,交付量连年增长。   波音呢,一边要应对自身的质量危机,一边还要被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拖后腿,想翻身太难了。   企业要是自身没硬实力,光靠放狠话撑场面根本没用,产品不安全、质量没保障,再大的牌子也撑不住。   而且市场选择越来越多,你不珍惜,有的是别人抢着来,波音要是真想挽回局面,与其威胁客户,不如先把自己的质量问题解决好,把安全底线守住,再好好想想怎么跟上市场的节奏。

0 阅读:65
论史家

论史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