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定不再使用美国港口,并向特朗普政府开出罚单,最高税率提升78%! 美国那边突然放出消息,要对进入自家港口的中国船舶动手了,说是要收一笔额外的港口费,理由听起来挺冠冕堂皇,想靠这个重振美国造船业,维护所谓的国家经济安全。 美国的动作早有预谋,去年就拿着所谓的301条款对中国相关领域发起调查,折腾了大半年,终于定在10月14日正式实施收费。 规则定得挺细,不管是中国拥有的、运营的还是建造的船舶,几乎都被圈了进去,连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也没能幸免。 更有意思的是,这笔钱得在船靠港前交齐,不然根本不让进港,这架势摆明了就是故意刁难。 他们算盘打得倒是精明,觉得只要把中国船舶的运营成本抬上去,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就会下来,美国本土船厂就能趁机活过来,可他们好像忘了,自己的造船业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了。 这些年制造业往外迁,造船产业链早就断了档,现在想捡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造一艘同样的船,美国的成本比中韩高出好几倍,工期还长得多,就算没有外部竞争,自身的硬伤也绕不过去。 这政策刚一公布,不光中国企业反对,连美国自己人都坐不住了。 制造业巨头们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很清楚这笔额外的费用最后肯定得摊到商品成本里,消费者买单不说,自家产品的竞争力也得受影响。 全国零售联合会更是直接点破,说这政策纯粹是损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连韩国这样的盟友都急了,担心自家汽车运输船受牵连,赶紧找美国要豁免,场面着实有点尴尬。 面对这种明显的歧视性做法,中方的回应快得很,也硬气得很,就在美方政策生效当天,中国交通运输部也同步推出了反制措施,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收费标准跟美方基本对等,一艘大型油轮单次靠港就得交数百万美元,算下来一点没吃亏。 这可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背后有实实在在的法律支撑,新修订的国际海运条例早就把应对这类歧视性措施的办法写得明明白白,从收费到限制业务,手段多得是。 更关键的是,中方的反制很快就见了效果,美方没过多久就悄悄改了规则,把汽车运输船的收费标准降了一大截,还豁免了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费用。 这一下,原本号称要给致命打击的政策,硬生生变成了象征性收费,态度明显软了下来。 说到底,还是被现实逼的,中美航运成本绑得太紧,真要是硬扛,美国的进口商、能源公司和农产品出口商都会遭殃,他们根本承受不起这个代价。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事是不是只会影响航运和造船行业? 其实不然,背后藏着的是全球供应链主导权的较量,这些年美国握着金融和科技话语权,但在实体经济领域,优势早就不如以前了。 现在全球超过一半的新船订单都落在中国船厂手里,连欧洲的航运巨头都愿意追加订单,这可不是靠补贴能换来的,是实打实的技术和规模优势堆出来的。 美国港口里的起重机,一大半也来自中国企业,想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 美方大概没料到,自己的政策不仅没打垮中国造船业,反而帮着做了次宣传。 越来越多国际企业看清了谁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订单不但没减少,反而稳中有升。 现在中美互征港口费的政策都已生效,短期可能会给供应链带来些扰动,运价说不定也会有波动,但从长远看,真正能决定胜负的还是产业实力。 全球贸易从来不是独角戏,靠歧视和打压走不长远,唯有公平合作才能共赢。
中国决定不再使用美国港口,并向特朗普政府开出罚单,最高税率提升78%! 美国那
论史家
2025-10-15 15:41: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