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声称,中美关系已经缓和,中美双方有望在韩国实现会晤!10月1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双方周末进行了实质性的沟通,局势已大幅缓和。特朗普总统表明,关税措施会推迟到11月1日生效。中国是指令经济国家。但他们既无法指挥我们,也无法控制我们。 贝森特的表态,仔细琢磨全是心虚的破绽。就说他嘴硬的“指令经济国家”论调,这说法简直是脱离现实的自我安慰,要是中国真靠指令运转经济,怎么可能在全球产业链里攥住那么多美国离不开的命脉? 就拿刚被热议的工业级人造金刚石来说,这东西不是用来做钻戒的奢侈品,而是芯片制造的“工业牙齿”,切割晶圆、精密抛光全得靠它,尤其是台积电搞的2纳米技术,离了高纯度金刚石散热根本玩不转。 中国光这一项的全球产能就占了95%以上,河南一个省就贡献近六成,美国每年用的人造金刚石粉末77%都来自中国,而且99%全用在半导体制造上,要是真能“指令”,直接断供不就完了? 可中国从来没这么干,反倒是美国自己搞出口管制搞得上蹿下跳,这分明是市场经济的实力碾压,哪来的“指令”一说。 还有他那句“无法指挥也无法控制”,这话喊得越响,越说明心里发慌。美方一边把出口管制玩到极致,清单上的物项超过3000项,比中方多了两倍多,还搞出个0%最低含量规则,哪怕产品里就沾一点中国技术都不让卖,把长臂管辖的霸道发挥得淋漓尽致。 另一边却天天盼着跟中方沟通,生怕中方真的切断关键材料供应,这种又打又求的姿态简直矛盾到滑稽。 就说稀土,之前美国就想让中国取消出口限制,贝森特自己都松口说愿意取消三位数关税换稀土松绑,这哪是“无法控制”,分明是被掐住了脖子不得不服软。 更有意思的是,10月10日特朗普刚宣布11月1日要加征100%关税,美股当天就慌了神,标普500指数单日跌超2%,创下今年4月以来最大跌幅,美国的商界、农业、航运业全急了,纷纷施压政府松口,这才有了贝森特几天后改口说“关税不一定发生”,这种朝令夕改的操作,哪里看得出半分“硬气”? 所谓的“实质性沟通”和“局势缓和”,说到底就是美方扛不住了想找台阶下,盼着用点口头让步换中方的实际好处。要知道,美方4月就给中国航运业下绊子,宣布对中国船舶加征港口费,按每净吨50美元收,还逐年涨价。 结果呢?中国航运企业早有准备,东方海外8月就开了新航线,从青岛到墨西哥恩森纳达港比经洛杉矶中转省7天,直接绕开美国港口,中远海控上半年其他国际航线增幅都达11.9%。 反观美国洛杉矶港,4到6月航次取消量暴增,中国至美西集装箱订舱量同比暴跌44%,中资船靠港频次降了18%,美国的农产品要出口、制造业要零件,没航运根本玩不转,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等到10月14日中方反制措施准时生效,对美资船舶收每净吨400元人民币,还逐年递增,贝森特立马就换了腔调,说“沟通渠道已重新开放”,这哪是“实质性沟通”,分明是中方反制出了效果,美方不得不服软。 而且这种“松口换让步”的套路,美方早就用过了。今年5月日内瓦经贸会谈上,贝森特就代表美方取消了部分行政令加征的关税,换中方暂停相应反制措施,现在不过是故技重施。 可中方早就把话挑明了,“不愿打但也不怕打”,从来不吃这一套。美方想靠推迟关税生效这种小恩小惠就占便宜?看看中方的反制力度就知道没门。 中方的特别港务费政策设计得明明白白,分阶段递增既显决心又留余地,还特意豁免了中国建造的美相关船舶,既护着本国造船业,又没把话说死,这种张弛有度的应对,比美方的反复横跳高明多了。 贝森特心心念念的韩国会晤,更像是美方急于打破僵局的救命稻草。10月底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要在韩国开,这是特朗普想找机会秀存在感、捞谈判筹码的好场合。毕竟现在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快扛不住了,除了人造金刚石,稀土领域也一样依赖中国,之前就因为中方出台稀土新规,美方急得跳脚要谈判。 可中方早就表态,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想让中国让步得拿出真诚意,光靠贝森特嘴上喊“缓和”根本没用。 说白了,美方现在就是典型的“打不过又离不开”,贝森特的喊话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给美国国内看的安慰剂,真要到了谈判桌上,还得看中方的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