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孤独的大使:一个人带着一条狗坚守三年,改善生活靠挖野菜他一个人去了一个连菜

青霭悟禅机 2025-10-15 19:47:22

中国最孤独的大使:一个人带着一条狗坚守三年,改善生活靠挖野菜他一个人去了一个连菜市场都没有的国家,三年时间,唯一的同伴是一条狗,建馆、办事、救人、护使馆,他亲手做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太平洋中央,基里巴斯像被遗忘的角落,这里由三十多个环礁拼成,人口还不如国内一个小县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座岛国成了中外交锋的新前线,大洋彼岸的吴钟华,主动请缨,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走上这片土地的中国外交官。 出发前,没人真觉得这差事能做成,基里巴斯远得离谱,连航班都稀少,下飞机就是石子跑道,步出机场,外面什么交通工具都没有,只有潮湿的空气和陌生的阳光,岛上没有现成的大使馆,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找不出来,吴钟华拖着行李,顶着烈日,找了十多天才找着一间四面透风的破草屋。 屋里没有灯,没有自来水,床板都发霉,夜里下雨,屋顶滴水,屋外蚊虫成群,喝水只能靠接雨水,沉淀几天才能入口,岛上没有菜市场,能见到的食物就是罐头和饼干,新鲜菜靠澳大利亚货船两月一趟带来,抢到就是运气。 没有人手,没有物资,没有设备,所有建馆的事只能自己来,吴钟华一点点把破屋收拾出来,旧门板当桌子,木箱变成椅子,废铁堆里翻出电缆,自己拉线,使馆的牌子没有,他就用木板做,旗杆用岛上木料搭,办公用品全靠带来的工具和斐济寄来的传真机、保险柜。 每一天,他都坚持升国旗,自己唱国歌,无人观看,也没有仪式,但这份坚持像一根针,扎在他心里,也扎稳了中国的立场,白天忙着修整使馆,晚上靠着手电筒看资料,琢磨怎么和当地人打交道。 生活上的苦难一波接一波,岛上蔬菜几乎成了奢侈品,吃不上一口新鲜菜,吴钟华嘴里都快淡出味来,有一天他在潮湿地里发现几株野菜,认得那是苋菜,能吃,他采了回来,晒干,拌进罐头吃,算是改善伙食,后来他又琢磨出多种野菜,甚至苔藓都尝试过,岛上“野菜库”慢慢建立起来。 岛上没有中文的交流对象,也没有电视广播,三个月说不上一句中文,日子久了,孤独像海风一样无孔不入,有一次,他在街头遇到一只瘦黄狗,投来信任的目光,从此这只狗每天跟着他,成了唯一的陪伴,狗通人性,每天陪他巡视,夜里睡在门口,有时还帮忙发现夜贼。 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有一回,施工队在使馆附近挖出一颗二战时期遗留的炸弹,全岛戒严,使馆紧急搬迁,吴钟华又重新搭建新馆,还有一次他被摩托撞伤,头破血流,岛上只有简易诊所,缝了几针,药还是自己带来的,每次遇到突发事情,他都先想着使馆安全和国家利益。 驻岛期间,最让他难受的是收到父亲去世的家书,信寄了二十四天,消息迟到,错过了最后告别,他在孤屋里坐了一夜,第二天照常升旗,继续工作,对他来说,代表的是国家,个人的悲伤只能往后放。 岛民起初对这个外来人充满怀疑,吴钟华没有气馁,主动学基里巴斯语,白天工作,晚上练发音,慢慢地,他用蹩脚的口音和岛民打招呼,有人生病,他把从国内带来的药分给他们,孩子们发烧,他骑自行车十几公里送药,岛民渐渐被他的诚意打动,开始叫他“中国先生”。 使馆没有专车,他就骑自行车穿梭在岛上,开会、拜访、送礼,全靠两条腿,天气酷热,他的白衬衫常常湿透,路上遇见岛民,他总是主动招呼,有时他还和当地人一起参加节日活动,努力融入他们的生活,岛上的总统也对他刮目相看,之后两国关系逐渐稳定。 三年时间,吴钟华用行动一点点改变了岛民的看法,总统曾亲自前来大使馆做客,看到一切都是他一人操持,深受震动,开馆仪式那天,他亲手缝制横幅,自己布置会场,连准备的饭菜也都是随身带来的罐头,总统夫人吃完还特意把罐头带走,岛上物资的匮乏由此可见。 吴钟华试图在使馆院子里种菜,苦瓜、黄瓜、西红柿都不成活,土壤太咸,气候太湿,他只好继续研究哪些野菜能吃,分门别类晒干,日子总算能过下去,通讯极其不便,电报一发就是三天后到手,紧急事务根本无法及时处理,所有压力只能自己消化。 任期结束那天,岛民们依依不舍地为他送行,那只陪伴他三年的黄狗,被托付给当地一家人照料,他没有回头,把全部心血和故事留在了岛上,离开基里巴斯后,吴钟华没有追求高官厚禄,选择进入外交史学会,平静退休,他把三年经历写成书,没有渲染苦难,只记下孩子们分糖的笑脸和孤岛的风声。 信息来源:(人民网:外交官吴钟华:心中装着祖国就不会累)

0 阅读:94
青霭悟禅机

青霭悟禅机

观人生百态,尝世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