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出重拳,比稀土还致命,万斯劝中国要冷静。我国商务部已经决定,从下月8日开始,国产的人造钻石粒径≤50μm,必须要经过审批才能出口。 中国商务部近期出台的人造钻石出口新规,精准锁定了粒径≤50μm 的产品,要求从下月 8 日起必须经过严格审批才能走出国门。 这一看似低调的技术管控,实则精准刺向全球高端制造的心脏。这种超细人造钻石早已不是珠宝市场的点缀,而是芯片散热基板、量子传感器、激光陀螺 仪、核聚变装置等尖端科技的核心材料。 全球90%以上的高品质超细金刚石产能集中在中国,尤其是河南、山东等地的CVD合成技术已实现全面领先。美国英特尔、台积电等巨头在下一代半导体研发中,无不依赖中国供应的原料。 这一政策立即引发国际震动。美国副手万斯急忙喊话,劝中国“保持冷静”。这句看似劝和的表态,实则是焦虑的外露。 因为美国在金刚石材料领域短期内无法实现自主替代,其国防、航天、人工智能硬件等多个关键领域都将面临供应链风险。真正致命的不是禁运,而是“审批”这一柔性手段。 中国并未切断供应,却掌握了谁可以买、买多少、用于何处的决定权。这既是防止核心技术流失的防火墙,也是引导国内产业从“卖原料”向“卖技术”升级的战略推手。 过去我国大量低价出口初级粉体,换来微薄利润,却让海外企业借此完成技术积累甚至反向专利封锁。如今收紧出口,正是要倒逼国内企业迈向高附加值环节,打造属于中国的“钻石科技”生态。 就在全球聚焦这一调控之际,一则“巴基斯坦背叛中国”的谣言在外网发酵,称巴方将中国援建的稀土设备转售美国。 然而事实很快反转:所谓“设备”实为巴方人员携带的本地特产巴宝石原矿,与稀土毫无关联。这场乌龙暴露了某些势力惯用的舆论陷阱。 他们试图通过制造中巴信任危机,动摇中国在战略资源合作上的国际信誉。但中巴稀土合作始终建立在协议框架内,技术共享有明确边界。 所以说“转卖”根本不具备现实可能。越是关键时刻,越有人想搅浑水,但事实胜于谣言。 从稀土到人造钻石,中国正从资源供应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我们不出口混乱,也不畏惧施压。 真正的战略定力,在于手握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时的从容。当世界高科技的命脉越来越依赖中国的“工业钻石”,任何挑衅都将付出代价。 这不是“卡脖子”,而是以理性调控维护国家利益与全球产业链的长期稳定。未来已来,谁掌握新材料,谁就定义未来。
中国再出重拳,比稀土还致命,万斯劝中国要冷静。我国商务部已经决定,从下月8日开始
老明看人生百态
2025-10-16 16:01:10
0
阅读: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