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俄外长拉夫罗夫15日表示,在俄美两国总统阿拉斯加会晤后,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印象,即俄美关系已开启新的篇章。两个月过去后,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印象,即这一谨慎的乐观有些为时过早了。 这种“乐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戏码,放在俄美关系里其实一点不新鲜。回想两个月前阿拉斯加的场景,普京坐进特朗普的“野兽”防弹座驾,两国元首握手合影,俄代表团还喊出“谈判进展非常顺利”的口号,确实容易让人觉得坚冰要化了。毕竟那时候普京都明说了“希望成为俄美关系恢复的起点”,俄驻美大使甚至主动提签证的事,透着股久旱逢甘霖的热切。 可热闹劲儿没持续多久,裂痕就露出来了。特朗普转头就在社交平台发照片,还鼓动乌克兰“进攻俄罗斯本土”,把会晤时的温和气氛砸得稀碎。这边普京刚放话愿“全面恢复关系”,那边美国和欧洲就签了贸易协议,给乌克兰的援助也没断。所谓的“新篇章”,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外交秀,散场了该吵的还得吵。 核心的疙瘩从来没解开过。俄罗斯想要的是解除制裁、恢复经贸合作,还希望美国承认它在欧洲的安全利益;美国却只把俄乌冲突当笔交易,压根没打算给俄罗斯平等对话的资格。拉夫罗夫后来也说了,美国两党反俄是共识,这种骨子里的排斥,哪是一次会晤能掰过来的?更别说乌克兰领土问题、核军控谈判这些硬骨头,双方各持己见,战场上的炮火没停,谈判桌上的筹码就落不实。 翻看历史更明白,俄美关系早就在“重启-死机”的循环里打转了三十年。从叶利钦想加入北约,到普京支持美国反恐,每次靠近都以失望收场。美国始终把俄罗斯当“改造对象”,俄罗斯却要争“平等伙伴”的尊严,这种结构性矛盾摆着,再热闹的会晤也只是表面文章。拉夫罗夫说“球在美国一边”,其实潜台词是“别指望我们先低头”。 说到底,大国关系从来不是靠几次握手就能改写的。利益没对齐,信任没建立,再美好的期待也只是镜花水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参与打击俄腹地!普京将亮杀手锏,中方趁势夹击,特朗普犯大错。特朗普彻底不装了,
【5评论】【14点赞】
哪是哪
和平是打出来的,谈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