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抢单”中国背后:6.7亿打水漂的教训,戳破西方最后的倔强 谁能想到,五眼联盟成员国新西兰,会亲手给西方的“阵营论”一记响亮耳光?放着韩国船企的合作烂摊子不管,转头把两艘巨型渡轮订单“塞”给中国,这波操作看似突然,实则藏着最现实的真相。 事情得从韩国船企的“翻车”说起。2020年新西兰敲定的iReX渡轮项目,原本交给了韩国现代尾浦船厂,结果三年折腾下来,船没造出一艘,成本却从14.5亿新西兰元飙到40亿,硬生生花掉6.71亿纽币“学费”,最后只能狼狈解约。更讽刺的是,这不是个例——韩国韩华海洋造一艘集装箱船就亏5400万人民币,早已陷入“造一艘亏一艘”的窘境。 反观中国接下的新订单,简直是实力秀场。这两艘200米长的渡轮能载1500名乘客和40节铁路车厢,电力推进系统比韩国方案节能27%,而承建方广船国际曾创造10个月完工、5天完成海试的行业纪录。新西兰部长直言不讳:“广船的技术实力和规模,给了我们十足信心”,更关键的是,这波操作直接为纳税人省下数十亿纽币。 有人说这是“抢单”,不如说是市场用脚投票。2025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全球占比分别达47.2%、64%和57.6%,18种主要船型里14种订单量世界第一。从国产航母到超大型LNG船,从绿色动力船到极地科考船,中国造船早已跳出“低价竞争”的旧标签,手握技术、效率、成本三重王牌。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间点——新西兰官宣当天,中方刚制裁协助美国打压中国造船业的韩企子公司。一边是跟着政治指挥棒亏损的韩国船企,一边是用实力说话的中国船厂,新西兰的选择,其实是给所有“去风险化”论调泼了盆冷水:真正的风险从不是合作对象,而是选错伙伴的成本失控。 当韩国还在靠调整战略“续命”,中国造船已经带着技术底气驶向深海。这哪是订单的转移,分明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实力,永远是最硬的通行证。你觉得这波“抢单”够解气吗?来评论区聊聊!
新西兰“抢单”中国背后:6.7亿打水漂的教训,戳破西方最后的倔强 谁能想到,五
温柔饭团
2025-10-17 13:33: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