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重复劳动都能被替”,这话没错,像分拣快递、焊接零件这些活儿,机器人不知疲倦还零误差。可换个角度想,需要创意的工作它能接手吗?比如设计师构思方案、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需要情感和灵感的事,机器人怎么模仿?还有医护人员的耐心陪护、消防员的应急判断,哪一样离得开人类的温度和应变? 其实人形机器人更该是“帮手”而非“对手”。它能替人扛下危险、枯燥的工作,让人有精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所谓“代替”,不过是行业升级的必然。真正该担心的不是机器抢工作,而是自己是否停下学习的脚步。若能跟上技术节奏,学会与机器人协作,难道不比焦虑“被代替”更实际?
下午去取快递,撞见了让人心酸的一幕。驿站工作人员对着一位老太太扯着嗓子吼:“不会
【120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