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上央视新闻了!四川,95后女生为了赚外快,竟然到路边卖煎饼,利用自己绘画优

绾玉说 2025-10-18 08:29:36

没想到上央视新闻了!四川,95后女生为了赚外快,竟然到路边卖煎饼,利用自己绘画优势,定制“有温度”的煎饼,做出各种动漫人物,比如喜羊羊,蜡笔小新等等,日均卖五六十个,变身“煎饼主理人,“画饼充饥”在此刻具象化!网友:美术生就业方向! 一份街头煎饼,能有多大能量?它竟然能冲上央视新闻的热搜,让人甘愿取号排队,拿到手了还舍不得吃。这背后,绝不只是一个创业故事那么简单,它更像一个关于价值重塑的有趣样本。到底是什么魔力,让一份普通早餐,变成了一件值得围观、拍照和热议的“作品”? 这位在成都街头卖煎饼的95后女孩,首先是个艺术家。她毕业于美术专业,主攻艺术设计和社会卡通。所以,她手下的鏊子根本不是炊具,而是画板。街边的小小摊位,就是她流动的个人画廊。 你看她创作,酱料就是颜料。红、黑、白几种颜色的酱料在小勺子的精确引导下,在滚烫的铁板上勾勒出线条。先是轮廓,再是五官,紧接着才摊上面糊、打上鸡蛋。喜羊羊、海绵宝宝、奥特曼……一个个熟悉的动漫角色活灵活现。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仪式感,难怪排队的顾客都说,光看着就觉得特别治愈。她想打造的,正是一种“有温度”的食物,这份温度,一半来自煎饼的热气,另一半则来自创作时的情感投入。 当然,纯粹的艺术很难当饭吃,但这份艺术却意外地很能“赚钱”。它的商业逻辑其实特别清晰,煎饼是早餐里的“刚需”,基本盘稳固。而她用自己的绘画专长,精准地击中了年轻人对新鲜感和个性化的追求,瞬间在同质化的市场里脱颖而出。 每天能卖出五六十个,火到需要取号排队,这些实打实的数据,就是对这个微创新模式的最好肯定。网友们也炸开了锅,有人说这给美术生提供了就业新思路,更有人开玩笑说,她真的把“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变成了可以吃的现实。 这个小摊子慢慢地也不只是一个买卖的地方了。它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交中心,热热闹闹的烟火气里,满是人情味。排队的人会互相讨论,还会提前跟摊主“预定”下一个想画的卡通图案。 更有趣的是,很多人拿到煎饼的第一反应,不是吃,而是举着拍半天照。这份煎饼,已经超越了食物本身,变成了一种可以在朋友圈分享的社交货币。它连接了摊主和顾客,也通过网络连接了更广阔的人群,甚至引来了央视的点赞转发。人们赞誉她为“高手在民间”,觉得她并没有因为在街头卖煎饼而让自己的专业“掉价”,反而是把滚烫的热爱,注入了最朴素的市井生活,给平淡的日子创造了惊喜。 说到底,这个四川女孩的成功,关键不在于她选择了卖煎饼,而在于她找到了一个让自身才华闪光的绝佳舞台。她用创造力,打破了专业技能与生活场景之间的那堵墙。真正的价值发现,或许并不需要多么宏大的叙事,它往往就藏在我们把最独特的天赋,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最平凡的日常中去的那个瞬间。这对今天许多感到迷茫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个极好的启发。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牛,wo!

牛,wo!

1
2025-10-18 09:20

就怕铅超标!

绾玉说

绾玉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