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表示,现在在美国的技术封锁下,中企想获取EUV光刻机几乎不

嘴哥看科技 2025-10-18 12:54:58

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表示,现在在美国的技术封锁下,中企想获取EUV光刻机几乎不可能了,但是中国一直没有放弃,研发投入每年增速超过20%。

美国越是卡脖子,中国越不肯松劲,这光刻机可不是普通机器,说白了就是造芯片的“超级精密机床”,芯片是手机、电脑、汽车的“大脑”,没有先进的光刻机,高端芯片就成了“无米之炊”。

全球现在能造EUV光刻机的就ASML一家,他们被美国推着卡咱们脖子,从2019年起就没给中国发过EUV的货,甚至想把不太先进的DUV也给禁了,摆明了想断咱们高端制造的路。

可他们忘了,中国人的脾气是越逼越有劲儿,美国越是把门关死,咱们越不肯低头,研发投入一年比一年多,每年增速都超过20%,这钱不是瞎砸的,全用在了刀刃上。

有人可能不懂这投入有多实在,2021年还只是几十亿的规模,到2023年就飙到了百亿级别,短短两年翻了好几番,这背后是国家的决心,也是企业的拼劲。

咱们不跟他们比谁起点高,就比谁能坚持,比谁的产业链拧得紧。

别以为造光刻机就是造一台机器那么简单,这玩意儿是“百国技术集大成者”,从光源、镜头到工件台,随便一个零件都可能卡脖子。

但咱们没走“造整机先买零件”的老路,而是从根上发力,整机、零件、材料一起抓,各个环节都在偷偷拔尖。

就说光刻机的“两只手”——双工件台吧,这东西得又快又准,移动物体的时候误差不能超过头发丝的万分之一,以前全被ASML的专利堵死了。

清华大学的团队早在2003年就盯上了这个技术,跳过落后的单工件台直接攻坚双工件台,硬生生发明了自己的气磁浮架构,现在华卓精科造的工件台,精度已经跟ASML的差不离了,还能自己生产关键的堇青石陶瓷材料,以前这材料可是日本垄断的宝贝。

还有那光刻机的“眼睛”——光学镜头,以前咱们连高纯度的玻璃都造不出来,现在不仅能做,上海微电子新交付的SSA800/10i光刻机,镜头畸变率控制在2纳米以内,跟国际主流水平看齐。

更让人提气的是光源系统,ASML用的是LPP激光打锡滴的技术,专利壁垒厚厚的,咱们另辟蹊径搞出了LDP电极放电技术,把锡气化产生光源,结构更简单,成本还低,造出来的Hyperion-1原型机,每小时能处理250片晶圆,比ASML的同类机型还多55片,这哪是“追着跑”,分明是找了条近路往前冲。

ASML的CEO说“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话没说错,但他没说咱们的赶路速度有多快。

2024年的时候,咱们还在靠DUV多次曝光硬憋7纳米芯片,成品率低、成本高,可就算那样,芯片出口额还在涨,产业链根本没崩。

到2025年,不仅EUV原型机试产了,3纳米制程也开始工程化攻坚,关键部件国产化率都到60%了,剩下的40%还是故意避开专利坑的复杂件,不是造不出来。

这就像当年咱们造原子弹,国外都说“中国人二十年也造不出来”,结果没几年就炸响了,现在的光刻机突围,也是一个道理——越被低估,越能爆发。

美国拉着日本、荷兰搞封锁,看着挺吓人,其实内部早就闹矛盾了,荷兰首相自己都说不能为了美国牺牲本国企业利益,ASML更是难受,中国市场占了他们不少订单,断供了营收少一大块,还怕咱们自己搞出来后他们彻底丢市场,所以才说“技术规律全世界都懂,长期拒之门外不轻松”。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技术这东西堵是堵不住的,就像窗户纸,捅破之前看着难,捅破了就不值钱了。咱们现在就是在捅这层窗户纸,虽然费劲儿,但每一下都在靠近目标。

咱们的底气还在全产业链的韧性,不是上海微电子一家在战斗,华为在东莞搭研发平台,新凯来做核心部件,中科院攻光源技术,连清华大学都在跟企业联手搞材料突破。

就拿光刻胶来说,以前全靠进口,现在国产的已经能用到14纳米制程了;还有平面光栅测量系统,以前跟着ASML的激光干涉技术跑,现在咱们自己搞出了外差式技术,精度能到亚纳米级。

从材料到零件再到整机,环环相扣,这才是最可怕的——美国卡得住一台机器,卡不住一条产业链。

ASML说EUV难到中国手里,可他们忘了,中国从来就不怕“难”。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哪件大事不是在被封锁、被打压中干成的?

美国越是卡脖子,咱们越能拧成一股绳,研发投入一年比一年多,技术突破一个接一个,这条自主创新的路或许难走,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用不了几年,等咱们的EUV光刻机大批量量产了,再回头看今天的拉锯战,就会明白:所谓的技术封锁,不过是中国高端制造崛起的一块垫脚石。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嘴哥看科技

嘴哥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