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报道,上海,男子一辈子没结婚,去世后,他的大姐、二姐公证后继承其遗产

春秋说史 2025-10-18 17:50:38

10月17日报道,上海,男子一辈子没结婚,去世后,他的大姐、二姐公证后继承其遗产,二姐的儿子整理遗物时发现舅舅留下一份遗嘱,房子、股票、银行存单都归他一人继承,于是,男子把遗嘱照片发给母亲,由母亲转给大姨,不料,大姨不认可,认为遗嘱里“外甥”写成了“外孙”,“李炯”写成了“李烔”遗嘱应当无效,法院判决有亮点。 2022 年 5 月,一辈子没结婚的张先生因病去世后,他的两个姐姐,张大姐和张二姐,拿着户口本、死亡证明跑了好几趟公证处,最终拿到继承公证书:弟弟的房子、存款、股票,姐妹俩平分。 那会儿葬礼刚过,姐妹俩还叹着 “总算给弟弟一个交代”,那时候姐妹俩就已经分了张先生的部分遗产。 李炯当即拍了遗嘱发给妈妈张二姐,说 “我接受舅舅的遗赠”。张二姐一激动,又把消息和照片转给了张大姐,想着按弟弟遗愿来,可电话那头的张大姐瞬间炸了:“什么遗嘱?我们都公证完了!这字都写错了,‘外甥’变‘外孙’,名字也不对,能算数?” 姐妹俩彻底闹翻,李炯只好把大姨和妈妈告上法庭。张大姐的理由很硬,一是遗嘱有错别字,不符合法定要件,二是李炯没证据证明,在知道遗赠后 60 天内表过态,三是公证都做了,哪能说不算就不算? 可法院的判决一下来,给张大姐看傻了,法官翻遍了所有证据,找到了一个关键的信息,虽然张先生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上海话里 “外甥”“外孙” 发音相近,再加上他根本没有外孙,亲戚里也没叫 “李烔” 的人 。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大外孙李烔” 就是李炯,至于落款日期,结合张先生房子 2020 年才登记在他名下,推断遗嘱是 2020 年后写的,虽不规范,但不影响真实意愿。 更关键的是《民法典》的规定:受遗赠人要在知道遗赠后 60 天内表态,到期不吭声就算放弃。李炯 3 月 11 日发现遗嘱,3 月 13 日就用微信告诉妈妈和大姨 “接受”,聊天记录带时间戳,证据确凿。 还有个核心点:《民法典》早明确了 “有遗嘱的,按遗嘱继承来,法定继承靠边站”。之前姐妹俩的公证,是在没发现遗嘱的情况下做的,现在有了合法遗嘱,公证自然不算数。 最终法院判李炯继承所有遗产,张大姐不服上诉,二审还是维持原判。 一场官司下来,姐妹之间的感觉都变淡了。熟人都叹:张先生生前最念亲情,哪想到走后,一份写错字的遗嘱,会让家人对簿公堂,说白了,遗嘱里的错字易辨,可人心底的 “贪” 与 “情”,才最难权衡。 信源:海报新闻

0 阅读:28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