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学同学相处的一直很很好,两家的孩子从小玩到大,关系一直不错,同学两口子也一直很喜欢我儿子。儿子上大学期间,经常去他们家吃饭。他们家是个女孩,老婆希望孩子们能好出个结果来,我倒没想那么多。儿子大三那年暑假,提前三天回了家,进门就说要带小敏来吃晚饭。我和老婆赶紧往菜市场跑,老婆专挑小敏爱吃的菜,基围虾挑最大的,还买了新鲜的排骨要做糖醋口。回家后老婆在厨房忙,我在客厅收拾,她隔几分钟就探出头问,要不要再炒个青菜,会不会菜不够多。 我跟大学同学老周处了快三十年,他家姑娘小敏和我儿子小亮,光屁股玩到大的。 老周两口子待见小亮,比待见自家闺女还多三分——小亮上大学那几年,周末准泡在老周家,王婶总说“这小子胃里缺油水,得拿红烧肉补补”。 我家那口子早把小敏当半个儿媳妇看,衣柜里还给姑娘备着换季的睡衣;我呢,就觉得俩孩子亲,跟亲兄妹似的,没那些弯弯绕。 大三那年暑假,小亮提前三天回了家,进门把背包往沙发上一扔,挠着头说:“爸,今晚带小敏来吃饭啊。” 我跟老婆对视一眼,她手里择了一半的豆角“啪嗒”掉盆里,转身就往卧室跑:“我得换件衣裳!” 菜市场里,她专挑小敏爱吃的基围虾,卖虾的老板给捞了半斤,她摆手:“再来半斤,要活蹦乱跳的!” 又拐到肉摊前,指着最厚的五花:“做糖醋排骨,多放冰糖,小敏就爱这口黏糊糊的。” 我跟在后面提菜篮子,看她从袜子扯到头发丝都要拾掇利落,忍不住笑:“你这是丈母娘见女婿?” 她剜我一眼:“去你的,孩子们的事,得郑重。” 其实小敏那姑娘,心细得很。 有回小亮感冒,她坐两小时公交送姜汤,保温杯外面裹着三层毛巾,怕凉了;你说这俩孩子,到底是啥心思? 上次家庭聚会,小亮把虾壳剥好放她碗里,她夹起来就喂给老周,还说“周叔爱吃这个”。 老婆盼这顿饭盼了多少年?打小敏第一次来家里过夜,她就把客房床单换成粉色的,说“姑娘家得鲜亮”。 我呢,提着一兜子菜跟在她身后,听她念叨“小敏不吃葱姜,排骨得炖到脱骨”,忽然觉得,这哪是备饭,是把三十年的情分,都想搁这顿饭里焐热乎了。 那晚的菜摆了满满一桌子,小敏进门就笑:“阿姨,您这是要办宴席呀?” 老婆拉着她手不放,眼角的褶子都堆成花,一个劲往姑娘碗里夹菜。 后来俩孩子没成,倒成了最铁的朋友,小敏结婚时,小亮当伴郎,抱着新娘哭成泪人,比老周还激动。 现在想想,有些感情不用非得套个“对象”的壳子,亲如一家,也挺好。 就像那天的糖醋排骨,没按老婆想的“定亲宴”剧本走,可那股子甜津津的香,照样在心里存了好多年。
疑惑:是谁在污名化“妈宝男”这个词?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