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与穆sir连任青联委员
讲好中国故事,让非遗之美火起来
期待李子柒、杨利伟再访香港 走进培侨
2020年的报道:由于疫情,微博认识很久的大V未能来北京,我们只能隔空wechat,但这不重要。遗憾的是,90后香港通识课老师穆sir新晋青联委员与中国首位太空人17年后重逢,推迟了。这幕后的故事,我知道,我和隔空访问了穆sir,并将穆sir当选青联委员并在香港教书育人的情况告诉了太空人,他们都期待着隔年北京见!以下是17年前这段神奇的缘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年的中学生已在国际有影响的大V老师,传承的是太空人爱国爱港的情怀,正如穆sir坐言起行的那样,香港的“二次回归”应该是青年的人心回归,只有网上网下构成一个引领香港青年正确认识国家的同心圆,才能得到“最根本的团结”。
2003年,中国首位个太空人杨利伟到访香港到培侨中学种了一棵树,当时穆sir正在这个树旁上初中。当时我们独家专访杨利伟,也是第一家媒体向全球发出中国飞天第一人是“杨利伟”这一讯息,17年过去,太空人在香港种下的这棵树我没有看到,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又回到这棵树边任教的香港90后青年教师穆sir因为疫情我也没有见到他,今天我给他打了个电话,向这棵树问好。我今天也给太空人发了个短信,告诉杨将军,当年仰慕他的初一学生早已成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香港老师做到了。
当年的穆sir,举着国旗和同学们站在校园道路两边夹道欢迎太空人到访,看着太空人在学校种下一棵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年的初一学生,考上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又回到这棵长大的树旁传承育人,在香港讲授通识课已经六年了,并在微博、在油管上用视频的方式讲述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故事。穆sir这次当选青联委员,由于疫情,他们都到不了北京,本来可以到太空城看看,我给穆sir的礼物是一张2003年独家专访太空人签名版香港文汇报报纸头版,希望17年后,香港教育界的清流穆sir与太空英雄再相逢。
以下是今日香港文汇网报道:
港区青联委员穆家骏:推进内地与香港青年交流是首要任务
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凯雷 北京报道:全国青联第十三届委员会全会期间,产生了94位来自香港的青联委员,对于香港教联会副主席穆家骏来说,当选港区全国青联委员感受到国家对香港青年工作的重视。他对本网记者表示,过去一年香港发生的系列事件十分可惜,如何更好的推进内地与香港青年交流是香港青联委员的首要任务,他将承担起这份责任,坚持向香港青年讲述“中国故事”,加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青年人受教育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对事物产生了片面的看法。”身为一名中学老师,穆家骏几乎每天都要和青年学子打交道。除了平时在学校内做好本职工作、传递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也通过不同的社交媒体传播正能量。
有感于社交网站上信息的混淆错乱,穆家骏创建了一个YouTube频道,用视频的方式来讲述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故事,让普罗大众尤其是青年人可以更好的认识中国的过去。目前已获得逾三万订阅,最火的一支视频播放量超过十六万。同时他也通过微博上的一言一行,改变内地同胞对于香港青年在过去一年所建立的刻板印象,希望减少两地民众尤其是青年人之间的隔阂,“期望在疫情过后可以尽快恢复两地青年的交流。”
穆家骏表示,当老师主要接触的是学校里的学生,无论是接触人数还是影响力都比较低,如果能够在社交媒体上,以一种软性方式,用香港青年熟悉的广东话,向他们讲述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相信能够建立起他们对祖国的基本认识,让他们比较完整地了解国家历史,有助于加强香港市民对中国的认同感。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3个年头,不少青年人都是回归后出生的一代,但是这些本来就在祖国关怀下成长的一代,却有着一部分的人对国家缺乏了解,更难以谈得上是认同感。”穆家骏称,影响青年人必须先从学校中的国情教育开始,加深香港青年对祖国的了解。同时也要配合互联网时代的潮流,在香港青年常用的平台上传播一些他们听得进的宣传思想产品,争取网上的舆论引导。香港的“二次回归”应该是青年的人心回归,只有网上网下构成一个引领香港青年正确认识国家的同心圆,才能得到“最根本的团结”。香港、香港香港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