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9日早上,博古等人忽然接到了来自毛主席的电话,电话中毛主席显得非常生气,要求博古立刻到自己的办公室来,有事情要谈。[紫薇别走] 1945年延安机场,毛泽东登上美军C—47运输机前,周恩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这一去重庆,生死难料,就在几天前,延安还收到情报:军统特务在重庆机场周边布置了狙击手。 日本刚投降,国共两党需要坐下来谈和平,但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蒋介石手里握着美国支持和四百万国军,正准备对解放区动手,邀请毛泽东来重庆,其实是一步精心设计的棋局。 如果毛泽东不敢来,国民党就能在舆论上占据主动,说共产党害怕和平谈判,只想打内战,如果毛泽东来了,蒋介石就可以在谈判桌上逼迫中共交出军队和地盘。 最终还是来了,这个决定让斯大林都捏了一把汗,他专门发电报劝阻,说这太危险,但毛泽东心里有数:不去,政治上被动;去了,即使谈不拢,也能让全国人民看清楚到底是谁真心要和平,谁在准备打仗。 双方都表态支持和平建国,要开政治协商会议,但只要一触及实质问题,气氛立刻紧张起来,国民党代表张群开出条件:共产党的军队最多保留12个师,解放区的政权要交给国民政府接收。 当时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加起来有一百多万人,相当于要裁掉九成的武装力量,这些部队背后是一亿多解放区人民,他们刚分到土地,过上了不用给地主交租的日子,一旦军队被裁,地主还乡团就会卷土重来。 蒋介石在私下里也做过盘算,实在不行就让毛泽东去当新疆省主席,新疆远在西北边陲,让共产党在那边折腾去,反正翻不起什么大浪,他从来没想过要真正和共产党分享权力,只是想把对方安置到无关紧要的位置上。 谈判僵持了43天,毛泽东在重庆期间,每天都能感受到暗流涌动,有次他去拜访民主人士,路上突然冲出一辆卡车,差点撞上他的车队,他住的桂园附近出现了可疑人员,警卫部队紧急加强了戒备。 毛泽东表现得很从容,他频繁会见各界人士,参加各种宴会和茶话会,让重庆的老百姓看到:共产党领导人不是国民党宣传里说的那种“土匪”“赤匪”,而是真心想和平的政治家。 回延安的飞机刚起飞,蒋介石就下令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协定签署才两个月,国民党军队就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所谓的和平承诺,不过是蒋介石争取时间调兵遣将的缓兵之计。 和平到底有没有可能,不是靠哪一方的善意,而是要看双方的根本利益能不能调和,国民党背后是大地主和买办资本家,他们不可能接受土地改革;共产党背后是几亿穷苦农民,他们刚分到地,不可能再交回去。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国民党政权在抗战胜利后迅速暴露出严重的腐败,美国记者白修德在重庆目睹了国民党官员如何囤积物资、倒卖美援物品、强征民工,他在报道中写道:“如果腐败是一种病,那国民党政权已经病入膏肓。” 解放区虽然物资匮乏,但基层政权相对清廉,农民分到了土地,这种对比在战争中越来越明显:国统区的百姓躲着国军拉壮丁,解放区的农民主动送子参军,到最后,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装备,而是人心。 重庆谈判失败四年后,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而蒋介石,已经退到了台湾,晚年的蒋介石在日记里反复写:“用人失察”、“失去民心”,但他到死也没明白,失去的不仅是民心,而是历史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 网友热评: “真正的领导力,就藏在这些弯腰握手、体恤寻常百姓的瞬间里,这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顶级语言艺术”,既清晰表明了立场,又轻松化解了现场的紧张气氛。” “当时国民党虽然看似强大,但其官僚做派和与普通民众的脱节,为其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而共产党领导人展现出的与土地和人民的紧密联系,最终赢得了民心。” “蒋介石把自己当老爷,毛泽东把自己当公仆,胜负其实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您认为在当今社会,一位真正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最重要的特质应该是什么?是超凡的战略眼光,是贴近群众的朴实作风,还是处变不惊的智慧与幽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信源:中国网
白崇禧一生三次逼的蒋介石下野,多次不听蒋介石的调遣,最离谱的是蒋介石请他出任淮海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