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美国芯片法案! 美台之问的合作基础动拉。 《芯片法案》的影响与地区产能失衡 美国《芯片法案》通过后,台积电在美投资建立的两座新厂,获得补贴超过50亿美元。 但是《芯片法案》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台积电在美国的这两座新厂,必须在10年内不扩产也不建立新的工厂,而不扩产的区域包括了台积电在东南亚的所有工厂。 台积电不扩产的承诺,时间长达10年,这对于台积电来说并不是一个小压力。 因为台积电在东南亚扩产的计划,本来就已经提上了日程,比如在越南建立新的8寸和12寸晶圆厂。 而现在台积电接受了美国的要求,10年内都不能扩产,这对于台积电在东南亚的布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同时台积电又不能在美国扩产,不能再拿到更多的补贴,这对于台积电来说,似乎只有接受“补亏”了。 而台积电接受美国的要求,实际上也意味着美国将会加速实现芯片供应链的“独立”,这对于整个地区的产能布局,显然是不利的。 英伟达与台积电的合作及其挑战 英伟达和台积电的合作,曾让外界看到美国芯片制造的希望,但是这种希望很快就被浇灭了。 因为不管英伟达和台积电合作,生产出多先进的芯片,最终这些芯片还是需要通过全球供应链来进行组装和销售。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和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当地时间10月17日,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庆祝“美国本土首片Blackwell晶圆”下线。 美国试图通过建立技术壁垒,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是这种保护很可能会伤害到全局。 这片晶圆是美国人等待的成果,它标志着美国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半导体制造领域赶上了台积电。 制造出可与台积电比肩的先进半导体,时间是1997年。 当时高端芯片产线撤离了,随后美国又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才让高端芯片产线回归。 Blackwell芯片的技术特点与台积电的投资 Blackwell芯片是英伟达于去年公布的下一代数据中心GPU,面向超算、AI及大数据等应用。 今年5月,英伟达确认该芯片将由台积电4NP工艺制造,并于10月17日宣布首片晶圆下线。 台积电4NP工艺是台积电去年新推出的4系列工艺,属于4毫微米级工艺,比5纳米工艺更先进。 集成2080亿个晶体管,比 Hopper 芯片多40%。 推理性能提升30倍,成本能耗降低25%。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共投资1650亿美元建立了两座新厂,其中一座新厂就是英伟达数据中心GPU芯片的生产线。 受益于美国《芯片法案》的资金支持,以及美台长期合作的基础,两者才能够携手共进。 但是这种合作“共进”,未来可能会变成“各进各出”,美台之间的合作基础动摇。 结语 提到的美台合作与《芯片法案》的影响,让我觉得美国在芯片领域的“独立”之路并不简单。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1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