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一个安世,下一个就是阿斯麦?荷兰政府“明抢”中企后,中国已禁止安世出口。阿斯

无双圆月T5Pe0 2025-10-20 16:48:21

打了一个安世,下一个就是阿斯麦?荷兰政府“明抢”中企后,中国已禁止安世出口。阿斯利康、飞利浦、壳牌这些在中国有巨大利益的荷兰公司,最好祈祷他们的政府不要再犯蠢。 这场博弈,就像一盘复杂的棋局,双方都在试探底线,但不同的是,中国手里的筹码更多,不仅有技术能力,还有超大的市场规模。荷兰政府这种强硬手段,表面上看是为了“治理风险”和维护所谓的“经济安全”,实则不过是配合美国的地缘战略诉求罢了。而中国的回应则毫不拖泥带水,一份出口管制公告就让安世半导体陷入困境,东莞和无锡两大工厂的停摆直接撕破了荷兰政府所谓的控制幻想。 这种情况不仅令安世焦头烂额,也让欧洲诸多相关企业乱了阵脚,比如宝马和大众这些车企。如果继续僵持下去,欧洲的汽车供应链恐怕要真的出问题,他们习惯了稳定的芯片供应,一旦常规物流链断裂,不仅成本会飙升,产品上市也会延迟,市场竞争力必然受损。在对抗中,荷兰政府明显低估了中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更没有判断出强制干预带来的连锁反应有多严重。 而安世事件之后,外界开始关注阿斯麦的命运。当年的光刻机禁令已经让阿斯麦饱受出口限制的困扰,但如今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稀土限制的传言浮出水面,一旦中国真的实施稀土出口管制,阿斯麦的光刻机生产将直接受阻。稀土是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也是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重要优势之一。这意味着,只要中国掐住稀土供应,阿斯麦的优势技术就可能变成“无米之炊”。 荷兰的企业早已对政府这种举措心怀不满,比如在中国市场广泛布局的飞利浦、壳牌等公司。这些企业靠近中国不仅仅是因为市场规模,更是看重中国稳定的产业生态环境。如果中国对荷兰企业实施更严格的控制措施,它们的商业链条将遭到巨大破坏。面临这种风险,荷兰的企业并不像政府那样理性激进,甚至有些高管私下希望政府和中国能找到折中的解决方案。 荷兰政府显然没有认真权衡风险,更忽略了中荷之间利益的深度交织。不管是安世还是阿斯麦,它们代表的不仅是技术和销售,还代表着市场依赖的复杂网。更可笑的是,荷兰动用“货物可用性法”不仅没展现出政治智慧,反而让自己的央地关系开始紧张,国内工业圈正在质疑政府是否在毁掉这些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这种强制干预政策其实并不陌生,历史里不乏相似案例。荷兰曾经是西方扩张史上的典型,也是海盗精神的鼻祖,但这种冒险思维在面对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时注定风险巨大。三百多年前被郑成功赶出台湾,七十多年前在朝鲜战场失利,这些历史早已证明,面对东方的复杂关系时,荷兰并没有足够的筹码可供赌注。 随着安世事件进一步发酵,阿斯麦和其他荷兰企业很可能会受到更多波动的影响。中国已经逐渐展现出自己在半导体和核心供应链领域的影响力,而美国的干预也变成这种博弈的幕后推手。两边的利益纠葛无疑会拖长这场冲突,逼着双方都必须重新定义他们的战略底线。 至于阿斯麦、飞利浦、壳牌这些企业,它们的大多数高管显然不愿卷进政治博弈,维护商业利益才是优先事项。如果荷兰政府保持现在这种强硬态度,它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回应,还有实际业务遭殃的困境。每一家公司都是一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一旦链条断裂,不管是国际市场还是经济发展,荷兰都要承担沉重代价。 正如许多专家所说,中国出手绝不是为了简单报复,而是为了传递信号——技术贸易必须摆脱地缘政治的干扰,合作才能共赢。如果荷兰政府继续把政策复杂化,那么它自己的企业才是受害者

0 阅读:5279

评论列表

林枫

林枫

8
2025-10-20 22:36

荷兰谁来都欢迎!来了就留下来普普法,学习我们的公司法,物权法,专利知识产权法,刑法,逐条对照学习,考试合格了才能回去。

KU2003

KU2003

4
2025-10-20 22:25

这是战争行为!除了稀土制裁,我们还能不能采取点其它措施呢?就这样等着吗?

棉花 回复 10-20 23:27
让安世之乱的子弹再飞飞,结局更精彩。

优优悠悠 回复 10-21 04:09
好饭不怕晚,焦头烂额的将是荷兰整个经济,欧洲企业都会骂它

猜你喜欢

无双圆月T5Pe0

无双圆月T5Pe0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