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0月18日,河北一对夫妻去内蒙古玩,发现路边地里有很多蔬菜、土豆,竟然

韫晓生 2025-10-20 17:54:21

[微风]10月18日,河北一对夫妻去内蒙古玩,发现路边地里有很多蔬菜、土豆,竟然直接跑地里捡,农户发现后,不但不阻拦,反而催促他们:快捡吧,随便捡!原来,这些蔬菜都是农户不要的,就算他们不来捡,也是放在地里烂掉,夫妻俩1整天,捡了500斤,整个冬天的蔬菜都有了!网友:这样挺好的,不浪费粮食!   (信源:大象新闻——河北一夫妻自驾到内蒙捡蔬菜,当事人:一天捡了约500斤)   农户大爷解释说,这片地种的是晚熟蔬菜,前段时间已经集中采收过一批,剩下的要么是长得有点歪、卖相不好的,要么是采收时漏在地里的小土豆、小胡萝卜。   “拉去市场卖,不够油钱和人工费,扔了又可惜,你们能捡回去吃,省得浪费了!” 大爷一边说,还一边帮他们找袋子,甚至指了片土豆多的地方:“那边土松,土豆好挖,你们多捡点!”   夫妻俩一听,彻底放下心来,跟着大爷找了两个大编织袋,蹲在地里捡了起来。卷心菜选紧实的,胡萝卜挑没虫眼的,土豆专捡拳头大的,不知不觉就忙到了夕阳西下。   最后称重一看,足足有 500 斤!   “装了满满一后备箱,还有后座也堆了大半,这下整个冬天的蔬菜都不用买了!” 妻子后来跟朋友分享时,还忍不住感慨:“内蒙农户也太实在了,不仅不拦着,还主动帮忙,心里暖暖的。”   大爷说,每年这个时候,地里都会剩下不少 “次果蔬菜”。以前没辙,只能看着它们烂在地里当肥料,这两年知道游客多,遇到有人问,就会让他们随便捡。   “去年有一家子来玩,捡了 300 多斤白菜,回去还特意给我寄了箱河北的苹果,说谢谢我让他们省了买菜钱。” 大爷笑着说,这些菜能被人吃了,比烂在地里强,还能认识各地的朋友,挺值的。   这里给大家科普个农业小知识:农户地里 “不要的菜”,大多是 “商品级筛选后剩下的尾货”。   像蔬菜种植中,收购商会优先选大小均匀、外形周正、没损伤的 “商品菜”,剩下的 “次菜” 虽然卖相不好,但口感、营养和正常蔬菜没区别。   这些尾货要是拉去市场卖,扣除运输、人工成本后根本不赚钱,所以很多农户会选择让它们留在地里,要么当绿肥,要么让有需要的人免费拿 —— 既减少浪费,又能帮到别人。   其实这种 “共享尾货蔬菜” 的情况,在农村很常见。比如山东的白菜种植户,每年冬天会开放菜地,让市民免费挖 “漏收的小白菜”;河南的红薯种植户,也会允许路人挖地里剩下的 “小红薯”。   这些农户不是 “不差钱”,而是知道 “浪费更可惜”,这种朴素的想法,反而减少了农产品损耗。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农产品损耗率约 15%,其中蔬菜因为保鲜期短、运输难,损耗率更高,能达到 20% 以上。   像农户让游客捡的 “尾货菜”,要是能被利用起来,就能减少一部分损耗。   有农业专家说,这种 “农户让利、游客受益、减少浪费” 的模式,其实是一种 “低成本的资源再利用”,值得推广。   网友们知道这对夫妻的经历后,都羡慕坏了:“这趟旅行也太值了,500 斤菜够吃一冬天”“内蒙农户也太淳朴了,换别的地方说不定还会要钱”“这样挺好的,不浪费粮食,还能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还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去年去东北玩,也在农户地里捡过玉米,大爷还教我怎么挑甜玉米,特别亲切。”   不过也有网友提醒:“去捡菜前最好先问清楚农户,别误以为是没人要的就随便挖,免得产生误会。”   就像这对河北夫妻,一开始也没敢贸然动手,先跟农户确认了才捡,这样既尊重了农户,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这对夫妻回到河北后,还特意给大爷寄了箱本地的金丝小枣,附了张纸条:“谢谢您的蔬菜,很甜;我们的小枣,也请您尝尝。”   大爷收到后特别开心,给他们回了电话:“明年夏天你们再来,我给你们摘地里的西瓜吃!”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在农村免费拿过农户的 “尾货农产品”?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你会主动跟农户打招呼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也让更多人知道:农村不仅有好风景,还有农户的淳朴善意,以及不浪费粮食的智慧 —— 这些,都是最珍贵的 “旅行收获”!

0 阅读:146

评论列表

出淤泥而不染

出淤泥而不染

2
2025-10-20 18:24

在楼房里如何保存?!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