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缉毒民警,以回族老板身份打入毒贩内部,吃饭时,毒贩突然夹起一块猪肉,放进他碗里,谁料,他腾的一下站起来,火冒三丈,怒目圆睁:“你懂不懂规矩? 这事儿搁现在看还挺吓人的。你说毒贩子多精啊,动不动就给你下套。那块猪肉往碗里一扔,跟测谎仪似的,稍微露馅可就全完了。 当时那种场面,血压直接飙到180。但老陈这人反应绝了,拍桌子瞪眼比真回族还像。毒贩子当场就被唬住,赶紧赔笑脸说马老板别生气。这演技放现在能拿影帝。 其实他本名叫陈建军,麻栗坡长大的公安子弟。老爹干了一辈子警察,他从小就在各种案件卷宗里打滚。82年那会儿云南招第一批缉毒警,800多人考试他愣是考了第一。 进了缉毒队更是拼。天不亮就起来练枪,子弹壳能堆成小山。皮靴磨破好几双,手上全是茧子。83年调到平远街之后更绝,连当地少数民族方言都学得贼溜。 两年时间抓了好几个毒贩,还立了三等功。85年组织上要找卧底,他二话不说就报名。家里人都蒙在鼓里,媳妇抱着孩子到单位闹,以为他学坏了。只有老爷子心里门儿清,但也不能说破。 从86年开始,他就活在阴影里。第一次卧底装广东老板,拎着整箱现金跟毒贩周旋。完事还学会抽烟喝酒,纹身染发,整个人气质都变了。这代价可真不小。 最绝的是那次在广南县。毒贩冯育焕贼得很,来回盘问好几个钟头。老陈对答如流,连当地黑话都说得倍儿溜。第二天交易时,他一个眼神队友就冲进来,人赃俱获。 后来混进周荣云团伙更惊险。这帮人比狐狸还精,交货地点连改两次。老陈假装发脾气要走,搭档赶紧打圆场。最后定在珠街镇交易,这才有了那出猪肉试探的戏码。 要说抓捕那晚真是刺激。老陈假装数钱,突然把钞票往天上一抛。毒贩们低头捡钱的工夫,他拔枪一气呵成,五个嫌犯全给按住了。清点缴获的鸦片,整整286两。 干这行最亏欠的就是家人。有回女儿发高烧,媳妇也病倒在床,他却在外面执行任务。等回到家孩子都退烧了,媳妇哭得不行。可他下次还是义无反顾地往毒窝里钻。 从86到87年,他24次潜入贩毒团伙。算下来平均每个月都得冒两次生命危险。共抓了19个毒贩,缴获鸦片上千两。这战绩放现在也是传奇。 87年12月本来是他转正的日子。党支部刚批准他入党,志愿书都还没来得及填。结果第二天就接到紧急任务,这一去再没回来。 在广南县曙光乡那个夜晚,他和六个毒贩正面交锋。虽然击毙了陶顺明,打伤一人,自己却腹部中弹。更惨的是毒贩家属一拥而上,棍棒像雨点般落下来。 等战友赶到时,他口袋里的日记本已被鲜血浸透。最后一页还写着,如果牺牲了就说调到外地任职。这大概是他给家人最后的温柔。 后来他弟弟也穿上警服,继续走他没走完的路。现在云南边境的缉毒警,哪个没听过陈建军的故事?虽然过去三十多年了,但每次提起来都让人心里发紧。 你说现在毒品花样越来越多,什么冰毒、摇头丸,比当年的鸦片厉害多了。缉毒警察面临的考验也更复杂。但像老陈这样的前辈,确实给后来人立了标杆。 有时候想想,他们那会儿装备那么差,连个防弹衣都没有。全凭一股子信念在硬扛。现在条件好了,但危险系数一点没降。毒贩子的装备都快赶上特种部队了。 最近看报道说,云南边境又缴获了一批新型毒品。这玩意儿跟打地鼠似的,打掉一茬又冒一茬。缉毒警们常年不能公开露面,连家人都不敢相认,比老陈那时更不容易。 对了,前两天还有个新闻,说某个缉毒警扮成外卖小哥,端掉整个贩毒团伙。这操作跟老陈当年有得一拼。虽然时代在变,但斗智斗勇的戏码永远在上演。 现在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人为啥这么拼。其实说白了,就是觉得该这么做。就像老陈,明明可以当个普通民警,偏要往最危险的地方冲。 最后清点遗物时,发现他工资条上的数字低得可怜。图啥呢?要说图钱图利,干这行真不如去做生意。可能就是骨子里那股劲儿,见不得毒品祸害人。 今年清明那会儿,麻栗坡的老百姓还自发去给他扫墓。虽然不能立碑,但人们都记得。这种藏在阴影里的英雄,其实比明面上的偶像更值得敬佩。 你们说现在这社会,还能出这样的英雄吗?
1987年,一缉毒民警,以回族老板身份打入毒贩内部,吃饭时,毒贩突然夹起一块猪肉
阿睿谈天说地
2025-10-20 22:22:50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