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解放军苏-35向侦察机打照明弹,澳军方叫苦,P-8A真会被击落吗? 南部战区的苏-35战机与澳大利亚P-8A的空中较量,远比表面看到的更复杂。 南海的天空,从来都不平静。2025年10月19日,一架澳大利亚P-8A“海神”巡逻机闯入中国西沙领空,南部战区迅速出动苏-35战机拦截。 根据澳方说法,中国苏-35在P-8A附近释放照明弹,指责这种行为是“不安全、不专业的机动”。 照亮了南海的夜空,也照亮了西方军事挑衅的虚伪面孔。 01 事件全貌:澳方侵闯领空与中方有力反制 南部战区空军新闻发言人李健健大校的谈话说出了真相:澳大利亚军机的行为是“非法侵入中国西沙领空”。 中国军方采取的是“依法依规跟踪监视、有力反制、警告驱离”的专业行动。南部战区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 澳方在抱怨所谓“不安全互动”时,刻意回避了一个关键事实——他们的P-8A巡逻机当时正在执行什么任务?为什么偏偏要闯入中国领空? 跨国境的军事行动本身就不是无害通过,而是带有明显战略试探目的的挑衅。 02 苏-35的南海使命:为何是它升空拦截? 在黄岩岛方向,菲律宾侦察机也曾擅自闯入黄岩岛空域,中国空军同样派出苏-35战斗机执行管控驱离任务。 苏-35凭借117S矢量发动机带来的超机动性,尤其适合低速伴飞、近距离驱离等任务。 2023年,它曾成功驱离试图抵近侦察的美国海军P-8A反潜巡逻机。对付同型号的澳大利亚军机,苏-35经验丰富。 中国空军拥有“机型适配任务”的核心逻辑,不同场景调用不同装备。苏-35在南海的常态化部署,使其成为应对类似情况的理想选择。 低速伴飞看似简单,实则充满风险。喷气式战机应对低速螺旋桨侦察机时,苏-35的最小飞行速度远高于巡逻机,低速伴飞时需频繁调整姿态,既增加油耗,也降低任务效率。 03 照明弹战术:危险信号还是专业警告? 照明弹,学名“ flares”,是军机自我保护的标准装备之一。照明弹的主要作用是干扰红外制导导弹的追踪,而非直接攻击目标。 在近距离空中对峙中,释放照明弹是一种明确的警告信号,表明被侦察方已经将对方的行为视为敌对行动。 从专业角度看,苏-35选择照明弹而非更危险的机动进行警告,体现了中方在捍卫主权的同时,仍留有余地,避免直接冲突升级的考量。 P-8A巡逻机的确可能因照明弹面临风险,但这种风险程度完全取决于两国军机的距离以及飞行员的专业判断。 04 P-8A会被击落吗?从战术到战略的冷静分析 从纯军事角度讲,苏-35完全具备击落P-8A的能力。苏-35的12个武器挂点可携带R-77导弹,对大型慢速目标的命中率极高。 但击落军机是战争行为,南海局势远未到那种地步。中方采取的是“跟踪监视、警告驱离”的组合策略,这是主权国家对待侵权行为的标准流程。 解放军在南海的行动有着严格的交战规则约束,不会轻易逾越。南部战区发言人的用语——“依法依规”、“警告驱离”——已经明确表达了中方行为的防御性质。 国际实践表明,主权国家有权对侵入领空的军用飞机采取强制措施,包括迫降甚至击落。但中国选择了更为克制的警告驱离,体现了大国担当。 05 南海博弈:谁在制造紧张,谁在维护和平? 澳大利亚不远千里来到南海,绝非其所宣称的“自由航行”那么简单。P-8A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海上巡逻机之一,擅长水下、水面和岸基目标侦察。 它闯入西沙领空,目的绝不单纯。这种抵近侦察能收集中国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岛礁建设和电子信号情报,为后续军事行动提供数据支撑。 多年来,美国及其盟友在南海的军事行动频次和规模持续攀升,却总是对中国合理的防卫行动指手画脚。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军队采取的必要措施,完全是在回应他人的挑衅,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的正当之举。 阿拉斯加上空,俄军苏-35S曾用翼尖L265“希比内”电子战吊舱构筑电磁屏障,将美军的F-16死死挡住。如今在南海,中国苏-35用照明弹为澳军P-8A“指引回家之路”,不过是给过度热情的客人一个温和提醒。 那片海、那片天,中国人守护的决心从未动摇。无论来自哪国的军机,下次再来时,迎接它们的仍将是中国战机坚定的机翼和必要的警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不救!这次必须硬气到底,让菲律宾彻底看清:中国绝不当‘冤大头’!菲律宾在南海搞事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