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歼20现在的隐身能力可以在日本韩国本土上空随便飞而不被发现吗?   歼20的隐

史之春 2025-10-21 14:46:16

以歼20现在的隐身能力可以在日本韩国本土上空随便飞而不被发现吗?   歼20的隐身本事确实顶尖,但要说“随便飞不被发现”,那还真不是这么简单。隐身不是“完全看不见”,更像给飞机穿了件“会骗人的隐身衣”,能不能被发现,得看对方的“眼睛”够不够尖,也看咱们怎么穿这件“衣服”。   先说说这“隐身衣”是咋回事。歼20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能压到0.01平方米级别,啥概念?就相当于一只乌鸦那么大。雷达探测就像用手电筒照黑夜,照到飞机就会反光,要是目标只有乌鸦大小,那反光就特别弱,很容易跟天上的杂波混在一起。   而且歼20的外形设计特别讲究,菱形机头、倾斜的尾翼,连发动机喷口都做成锯齿状,就是为了把雷达波往没人的地方“掰”,不让它反射回雷达站。机身上的吸波涂层更厉害,能把雷达波的能量变成热能散掉,就像海绵吸水似的,让反射信号越来越弱。   但日韩也不是没防备,他们的防空网早就织了好多年。日本在九州岛部署的J/FPS-5雷达,号称能盯着300公里外高尔夫球大小的目标,韩国釜山的“绿松”雷达专门盯着低空飞来的东西,美军还在冲绳放了AN/TPY-2雷达,天上还有E-3预警机来回巡逻,按理说这“电磁篱笆”该密不透风。   可这些雷达有个通病,大多靠微波频段探测,波长在1到10厘米,正好被歼20的隐身设计克制。就像用手电筒照玻璃,直射的时候反光强,要是斜着照,光就溜掉了,歼20的外形就是让雷达波“斜着溜掉”。有数据说,这些雷达对歼20这样的目标,探测距离会从300公里骤降到50公里,还经常认错,把飞机当成飞鸟。   之前央视就播过歼20穿越对马海峡的画面,当时海峡两岸的雷达屏幕上全是雪花噪点,根本没捕捉到它的轨迹。这是因为它飞得巧,6000米的高度正好卡在舰载雷达的“超低空盲区”和预警机的“中高空间隙”,加上海雾干扰,雷达波被大气扭得变了形,自然就“看走眼”了。而且歼20还有电子战本事,能主动干扰对方雷达,在屏幕上造点虚假信号,让操作员以为是设备坏了。   可要是真飞到日韩本土上空,情况就不一样了。本土不像海峡就那么几条航线,他们的雷达是成片部署的,比如日本本州岛中部有J/FPS-7米波雷达,这东西专门克制隐身飞机。米波雷达的波长在1到10米,正好避开了歼20吸波涂层的作用范围,就像用红外灯照普通隐身衣,一下就能显出原形。   虽然这种雷达以前精度差,分不清是飞机还是云朵,但现在改进后,能通过多台雷达接力扫描,把目标位置算得越来越准。韩国的“铁穹”系统虽然主要防导弹,但雷达刷新率快,要是歼20做大幅度机动,也可能被抓个正着。   更关键的是,现代防空不是靠单台雷达“单打独斗”,而是天上地下连起来的体系。预警机在高空盘旋,地面雷达组网扫描,甚至还有红外探测设备盯着飞机的尾焰温度。   歼20虽然能藏住雷达信号,但飞行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很难完全掩盖,就像冬天里的人呼出白气,离远了看不见,离近了总能察觉。美军之前演习就发现,隐身飞机在150公里外可能没动静,但到了50公里内,红外设备就能捕捉到它的踪迹。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隐身是“有方向的”。歼20的正面和腹部隐身最好,但尾部和侧面的反射信号会强一些。   要是歼20在日韩本土上空长时间飞行,难免会变换姿态,一旦把“不隐身的侧面”对着雷达,就可能暴露。就像人穿了前面有伪装的衣服,侧过身就露馅了。而且要是挂了导弹、副油箱这些外挂装备,隐身效果会大打折扣,那些东西的雷达反射面积可比机身大多了。   之前南联盟就用老掉牙的米波雷达打下过美军F-117隐身战机,这说明再厉害的隐身飞机也不是绝对安全的。歼20的优势是“压缩对方的反应时间”,比如雷达本来能提前10分钟发现目标,现在只能提前1分钟,等对方想拦截,飞机早就完成任务飞走了。但要说“随便飞”,比如大摇大摆地在东京、首尔上空盘旋,那肯定会被发现,毕竟人家的防空网不是摆设。   说到底,歼20的隐身能力是“打破平衡的利器”,不是“无敌的护身符”。它能在对方的雷达网里找到缝隙钻进去,完成任务后悄悄离开,但这得靠战术配合,比如选雷达盲区飞行、用电子战掩护,不是真的能“随心所欲”。   那些说“随便飞不被发现”的说法,要么是高估了隐身的本事,要么是没搞懂现代防空的门道。咱们的歼20确实厉害,但厉害在“出其不意”,而不是“明目张胆”,这才是隐身战机真正的用法。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