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18年,好色的张敬尧,看上了曾国藩的曾孙女,想仗势强娶。没想到一进门

韫晓生 2025-10-21 17:54:29

[微风]1918年,好色的张敬尧,看上了曾国藩的曾孙女,想仗势强娶。没想到一进门,女孩的父亲迎过来只说了四个字,就让张敬尧打消了取亲的念头。   (信源:百度百科——张敬尧)   张敬尧在民国初年就是个有名的 “土皇帝”,1918 年靠着北洋军阀的支持当上湖南督军,在湖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特别好色,只要看上的女子,不管出身如何,都想抢到手。   当时有人统计,他光是公开纳的妾就有 10 多个,私下里强占的民间女子更是不计其数,湖南百姓都恨得牙痒痒,却没人敢反抗 —— 毕竟他手里有枪,势力太大。   可张敬尧千不该万不该,盯上了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曾国藩虽然已经去世几十年,但曾家在湖南乃至全国的声望都极高。   曾国藩的后代大多有出息,要么当官要么治学,家风极严,尤其是 “耕读传家” 的规矩,传了好几代。   曾宝荪的父亲曾广钧,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当过翰林院编修,学问好、人品正,在士绅圈子里很有威望;而曾宝荪自己,更是从小就不一般。 曾宝荪出生于 1893 年,从小就没像传统大家闺秀那样只学女红,反而跟着哥哥一起读四书五经,还偷偷学算术、英语。   1907 年,14 岁的她就敢跟家里提 “要去英国留学”,当时女子出国留学还是新鲜事,曾家虽然惊讶,但觉得 “孩子有志向就该支持”,真就凑钱送她去了英国。   在英国,她读了伦敦大学的教育学,还学了生物学,成了当时少有的 “留洋女博士”,回国后就在长沙办了女子学校,专门教女孩读书,名气特别大。   张敬尧就是在一次宴会上见到曾宝荪的。当时曾宝荪去参加教育界的聚会,穿着得体的西装,谈吐优雅,还能用英语跟外国传教士流利对话,一下子就吸引了张敬尧的注意。   张敬尧哪见过这么有气质的女子,当场就动了歪心思,回去后立马让人准备聘礼,第二天就带着一队士兵,抬着金银珠宝去曾家提亲,还放话说 “要是不答应,就拆了曾家的房子”。 曾家上下都慌了,有人劝曾广钧 “不如先答应,免得惹祸”,可曾广钧却很冷静,让家人别慌,自己穿着长袍,拿着曾国藩的文集,站在门口等张敬尧。   张敬尧耀武扬威地走进院子,刚要开口说 “娶亲” 的事,曾广钧就迎上去,平静地说了四个字:“吾家有训。”   张敬尧愣了一下,没明白啥意思。曾广钧接着说:“先父曾国藩留下家训,‘凡婚嫁,必择品行端正、门风清白者’。张督军的为人,湖南百姓有目共睹,我曾家虽不敢得罪,但也绝不能让先祖蒙羞。”   这话一说完,张敬尧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 他知道曾国藩的家训在士绅圈子里有多重要,要是自己硬抢曾宝荪,不仅会被全天下的读书人骂 “违背圣贤训诫”,北洋政府那边也可能因为 “得罪曾家” 而怪罪他。   更让张敬尧忌惮的是,曾家的人脉太广。曾国藩的学生、旧部遍布全国,光是在北洋政府里当官的就有好几个,还有不少曾家后代在军界、学界有影响力。   要是自己真把曾家惹急了,这些人联合起来反对他,他这个湖南督军恐怕坐不稳。   想到这儿,张敬尧赶紧陪着笑脸说 “是我唐突了”,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再也没提娶曾宝荪的事。   这里得科普个关键点:曾国藩家训不仅是曾家的规矩,更是晚清至民国士绅阶层的 “行为准则”。   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里,关于婚嫁、治学、做人的道理,影响了好几代人,当时的读书人都把这些家训当成 “人生指南”。   张敬尧虽然是军阀,但也知道不能公开违背这种 “社会共识”,不然会失去民心和上层支持,这就是曾广钧敢用 “吾家有训” 四个字吓退他的底气。   而曾宝荪也没因为这事受影响,反而更坚定了 “女子要独立” 的想法。她后来把女子学校办得越来越大,还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不少优秀的女学生。   抗战时期,她还组织学校师生捐钱捐物,支援前线,成了当时有名的 “女教育家”。有人问她 “当年怕不怕张敬尧”,她笑着说:“我曾家的女子,从来不怕恶霸,只要行得正,就没人能欺负得了。”   网友们看完这段历史,都忍不住点赞:“曾家的风骨太绝了,四个字就镇住了恶霸”“曾宝荪真是新时代女性的榜样,又有才华又有骨气”“原来家风真的能传家,曾国藩的家训太有用了”。   确实,比起权势和钱财,一个家族的风骨和规矩,才是最珍贵的 “传家宝”。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上 “靠智慧和骨气对抗恶霸” 的故事?曾国藩家训里,你觉得最有用的一句话是什么?评论区聊聊,一起感受老祖宗的智慧和骨气!

0 阅读:5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