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赖清德放话: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高志凯教授怒斥:你不是中国人,那待在台湾干

芸霄记史 2025-10-21 19:52:15

[微风]赖清德放话: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高志凯教授怒斥:你不是中国人,那待在台湾干嘛,连自己爹都不认,就是“数典忘祖”!   看台湾人的日常,一到农历新年,家家户户贴春联、吃年夜饭、发红包,和大陆的传统节日没什么区别。端午包粽子、划龙舟,中秋举家赏月、吃月饼,寺庙里供着的妈祖、关公、城隍爷,全是从大陆传过来的信仰。   大家写的繁体字,讲的闽南话、客家话,都能在福建广东找到源头,做生意讲究的“和气生财”,也是中华文化的老话。这些习俗和语言信仰,早已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不管政治怎样变化,文化这条根脉是割不断的。     既然联系如此紧密,民进党为何反复强调“切割”?这背后有着现实的政治算计。台湾多年来,薪资停滞、房价高昂、缺水缺电问题一再出现,社会焦虑不断累积。   当没办法解决这些民生困境,制造一个“外部敌人”就成了最好用的转移视线的办法。于是大陆被塑造成威胁,“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就成了喊给支持者听的战斗口号。   尤其在选举前,这套手法简直成了固定节奏,仿佛不支持民进党,就会让台湾“被卖掉”。这种利用对立和恐惧来拉票的玩法,他们可谓驾轻就熟。     更讽刺的是,他们嘴上喊着要摆脱“与中国的关系”,手里却死死握着“中华民国”的国号和宪法不放。如果真要切得干净,这两个充满“中华”色彩的名字怎么解释?   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既想吃“台独”的红利,又不敢承担彻底改变现状的风险,充分暴露了政治上的精算心态。     要理解台湾的身份认同困局,绕不开历史。几百年前,福建、广东的汉人漂洋过海来到这片土地,带着妈祖神像和祖先牌位扎根在此。他们的语言、信仰、习俗一代代延续下来,构成了台湾的大部分文化底色。   即便日本占领长达半世纪,民间依旧在家里供奉“唐山祖”,清明扫墓、说闽南话、客家话,这条文化的线一直没断。   1945年光复时,迎接“祖国军队”的锣鼓声,是许多人记忆里最热烈的场景。不论后来是谁执政,那些籍贯写着福建或广东的资料,都明白地记录着源头所在。     然而,这段历史却在近几十年被悄悄改写。从李登辉时代开始,课本里原本完整的中国史被分拆、降格成所谓的“东亚史”,孙中山被淡化成“外国革命家”,郑成功被贴上“外来政权”的标签,清朝的治理被说成“殖民”。   这些变动的目的再明显不过,就是想在年轻人的印象中抹去两岸天然的文化与血脉联系,为“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话打下心理基础。     高志凯教授的回应,直截了当地质问赖清德,不承认自己的祖先来自哪里、不认自己的文化根脉,这就是典型的忘本。   一个地区的领导人,如果带头削弱民众的身份认同,让这片土地陷入对立与撕裂,他所谓的“爱台湾”,到底是真心为两千三百万人的安宁,还是为了政党的利益?这才是每一个关心台湾未来的人必须认真思考的。

0 阅读:33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