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也有“身份证”了!山西太原新建路文化Logo藏在这些细节里】 焕然一新的新

城筑通衢 2025-10-21 21:36:04

【道路也有“身份证”了!山西太原新建路文化Logo藏在这些细节里】 焕然一新的新建路。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雅馨 摄 机动车道维持双向6车道,非机动车道由原先的1.5米至2米拓宽至3.5米,地下设施全方位升级……经过1700名建设者4个多月的持续奋战,10月20日,太原市新建路全线通车,实现了城市品质与通行体验的“双升级”,成为太原市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又一窗口,为城市交通动脉注入新的活力。 新建路横跨杏花岭区和迎泽区, 是太原“十纵十横”交通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也是市区内极少数未进行过大规模改造的主干道之一。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党委委员,市政设施整治改造所党支部书记、所长费翔介绍,除了燃气管线外,新建路雨水、污水、自来水、热力、通信、电力6类管线“服役”时长均超过20年,部分管线甚至接近70年。 此次新建路市政配套设施改造工程北起北沙河南沿岸,南至迎泽大街口,道路全长约3.6公里,红线宽度达50米,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交通、照明、绿化、城市家具、公安及城管监控、公交、水电气暖等市政管网、智慧管网监测和物联一体化设备等。 此次工程不仅是一次普通的道路改造,更体现了城市建设理念的升级,让新建路变“通行”为“畅行”。 机动车道维持双向6车道, 在十字交叉口增加一条车道,有效提升了路口通行效率,缓解了高峰时段的拥堵压力; 公交停靠站设在机动车道旁,让公交车停靠时不再截断主路车流,在提升市民乘车安全性的同时,也使机动车道通行效率显著提高; 实行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离通行,同时增设绿化隔离带,让市民骑行更安全舒适。 在提升城市路网功能与优化市民出行体验的同时,此次工程还对新建路地下设施进行全方位升级。 城市道路排水标准从1年一遇提升到5年一遇; 新材料的应用显著提升路面的抗车辙与抗疲劳能力,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通过采用“多杆合一、多箱合一”新工艺,改变了过去人行道上“杆箱林立”的乱象,特别是线缆入地,释放出更多的城市空间…… 费翔说:“我们在施工时还修缮了道路沿线商铺的台阶,面积达3300多平方米,既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美化了道路景观。” 此次改造工程还根据新建路所涉及的不同路口绿地节点、周边建筑出入口的场地需求和文化属性进行了设计,打造多层次、多维度、多体验、多样化的复合性绿地。 从安全角度考虑, 更换树龄近50年、已出现空洞的杨树、柳树; 在龙潭公园西侧绿地栽植白皮松、油松等常绿乔木,国槐、白蜡、金叶复叶槭等落叶乔木,杏树、重瓣榆叶梅、西府海棠等花灌木,安装不锈钢围树坐凳、娱乐健身器材,方便广大市民游园体验; 饮马河公园西侧绿化采用“拆墙透绿”的设计手法,实现公园景观与城市环境的无缝衔接,打造兼具生态功能、休闲价值与城市活力的开放式绿化空间……使新建路成为一条生态宜居的府城绿廊。 值得一提的是,为深入挖掘和重新激活新建路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此次改造工程以阜城门和城西水系为雏形,提炼出新建路的专属logo,并将其印制在人行道阻车器、交通信号灯灯杆、隔离护栏、便道座椅、垃圾箱、公交站台等城市家具上,让新建路“新老共生、烟火传续”。 在施工过程中,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市政建管中心始终坚守“打造精品工程”的核心理念,克服作业空间狭窄、地下管线交错纵横、道路东侧高压线干扰施工等难题,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把控每一个环节,用匠心为广大市民营造安全畅通、平整舒适的出行环境。 如今,漫步在焕然一新的新建路上,路面平整开阔,两侧树木挺拔,城市家具兼具现代感和烟火气……这条以安全为基底、以畅行为亮点的景观大道,将重新承载车流与人潮,见证历史与未来的交融。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雅馨

0 阅读:28
城筑通衢

城筑通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