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课堂上,费米一句“你这样不行”,击碎了李政道对现成答案的依赖——这位诺奖得主亲手打造的七英尺计算尺,不仅算出1000万度的太阳中心温度,更刻下“做学问不盲从”的箴言。2024年11月,苏州华侨公墓的合葬墓前,97岁的李政道终于携一身烟火气归乡,与夫人秦惠䇹团聚,落幕了一段攀科学珠峰、踏祖国泥土的传奇。 战乱中无文凭的留美青年,被费米破格收为弟子,31岁就与杨振宁凭“宇称不守恒”摘诺奖;62年笔耕不辍,321篇论文为五项诺奖成果奠基,堪称科学界的“铺路石”。1972年首次回国后,38年49次往返,他牵头少年班、推动CUSPEA计划,让915名学子登陆北美顶尖学府,育出15位院士、数百位科技精英,甚至自掏腰包支撑项目运转。晚年捐出诺奖奖章与手稿,退休后画自然、教孙辈诗词,坚信“科学与美同源”。 先生的伟大,从不是诺奖光环,而是费米教给他的较真,化作对科研的坚守;是对祖国的牵挂,变成让后人登高的梯子。如星般借西方之光点亮学问,似火般为故土燃尽余晖,这便是真正的科学赤子。 【评论区聊聊】这样把一生献给科学与祖国的先生,你最想对他说句什么? 李政道
杨振宁半世纪前的那次回国如何改变中国科学1971年夏天,一架从美国飞往上海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