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9月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由正转负,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固投下滑引发广泛关注。 从GDP排名前20的重点城市固投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城市普遍承压,制造业投资托底,各地对固投领域均有利好政策推出,第四季度或将顺利企稳回升。 重点城市的固投情况有所差别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区域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投资同比下降4.5%,中、西部地区均增长1.5%,东北地区下降8.4%。这一态势在各个地域的重点城市表现得更为具象化。 GDP已超5万亿元的上海,固投趋势具有风向标意义。数据显示,上海于1-7月、1-8月固投同比增长6.0%,虽然较1-3月的6.5%略有回落,仍保持正增长态势。从固投结构来看,工业投资、电力建设投资、交通运输领域投资均实现双位数的增长幅度,是拉动投资的核心动力。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仅微增0.2%,公用设施、市政建设等细分领域严重下滑,传统基建投资增长乏力。“工业强、基建弱”的固投结构特征,是上海产业升级的主动选择。 深圳的800多个重大项目于1-9月累计完成投资2800亿元以上,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超过八成。从项目类型看,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占比显著提升,与深圳的产业升级方向高度契合。但深圳的房地产投资下滑严重,影响了整体投资增速的回升。 天津今年年初的固投实现“开门红”,后续未能延续良好势头,尽管后期全力推动空客二线、诺和诺德制药等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但受地方债务压力等因素影响,基建投资发力不足,未能形成持续的增长动能。 类似的“开局稳、中途弱”现象,今年以来已出现在较多城市。 中部重点城市暂未公布完整的1-9月经济数据,郑州、武汉等城市作为中部交通枢纽,在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稳步推进,是支撑区域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制造业托底,房地产投资普遍下滑 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同比大幅下降,与制造业投资的频频加码,形成了鲜明对比。 宁波是投资结构优化的典型之一。作为制造业重镇,宁波2025年推进20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000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占比超过六成。苏州的情况与之类似,制造业投资的较高完成率,是稳定区域投资的核心因素。 与制造业的稳健形成反差的是,房地产投资的低迷对重点城市固投的拖累效应极为显著。部分城市年初房地产投资有小幅增长,但随着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持续深化,后续增速基本呈回落态势。 面对固投增速的持续回落,从顶层设计到地方都加大了政策调控力度。顶着债务率偏高的压力,多个省市区及重点城市在9月下旬密集启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这将决定全年固投能否如愿触底回升。 此外,1-9月的全国民间固投同比下降3.1%,民间资本“不敢投、不愿投”的现象需要得到重视。如若将要素保障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有望让民间资本从观望转为积极进场。
手里目前有180万,该如何投资管理?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