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教授的学生说: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书桌抽屉最里层,发现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

时间的碎片 2025-10-22 10:27:00

杨振宁教授的学生说: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书桌抽屉最里层,发现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没写一个字,边缘已被摩挲得发毛。轻轻拿出来,里面只有一张薄纸,纸的抬头是某次国际会议的便笺,背面却用毛笔工工整整写着四个字:“宁拙毋巧”。 字迹已有些褪色,看得出被反复展开、抚平过无数次。 说实话,初次见到复制件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在这个人人追捧“巧劲”的时代,这位站在人类智慧巅峰的老人,为何独独珍视这最朴素的“拙”? 后来我懂了。他说的“拙”,不是笨,而是一种选择。是明明有捷径可走,却偏要绕远路的固执;是万千繁华过眼,仍甘心守着一方书桌的定力。 大家可能不知道:为完善一个方程,他能用最原始的方法,验算整整三个月。 为指导学生论文,他坚持手写批注,密密麻麻的红字比原文还长。 当别人夸他天赋异禀,他却摇头:“我最好的成果,来自最笨的坚持”。 看到了吧,他这哪里是“拙”?这分明是穿过浮华后的通透。 如今,那张薄纸已静静回归抽屉。可每次路过清华园,学生们总会想起这位老人。他像一位老匠人,用一辈子告诉我们:最快的路,往往看起来最笨;最真的智慧,常常藏在最朴素的坚守里。 在这个什么都求“速成”的年代,这四个字,或许是他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甘愿下笨功夫的勇气,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聪明。

0 阅读:4815

评论列表

王玏

王玏

4
2025-10-23 15:19

你确定不是编的?

游戏人间

游戏人间

4
2025-10-23 16:12

没人想管,别胡编乱造就行

用户82xxx76

用户82xxx76

4
2025-10-23 19:45

学生整理遗物?

用户10xxx64

用户10xxx64

3
2025-10-23 17:52

🇨🇳🙏🌈

用户10xxx40

用户10xxx40

3
2025-10-23 21:22

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在帮美国做事。

用户10xxx44

用户10xxx44

1
2025-10-23 20:26

一个知名科学家的遗物没有走门部门或专人整理?

时间的碎片

时间的碎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