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这次能不能谈成?我觉得机会还是比较大的,毕竟现在是他们先扛不住,主动把谈判的门敞得更大了。 就说10月18日那场中美经贸负责人的视频通话,美方团队为了敲定事儿,硬是跨着时差连轴转,熬夜配合中方的时间,最后把面对面会谈的日子定在了下周马来西亚;再看看三天前,贝森特还扯着嗓子指责中方“缺乏尊重”,这前后态度转变得比翻书还快。 说到底,还是美国国内的经济账本快算不下去了,10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直接跌到-12.8,原本预期是8.5,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直接创下四个月来的新低。 新订单虽说涨了那么一丢丢,但物价支付指数跟着飙到49.2,工厂老板们一边愁订单不够,一边被成本压得喘不过气,就业指数还一个劲往下掉,这不就是典型的“又冷又胀”?更让美国慌的是,手里能拿捏人的筹码快用光了。 从4月开始加的“对等关税”,一路从34%涨到125%,本想靠这招拿捏中国企业,结果反倒把自己坑了。 美国零售商协会算过一笔账,就这波关税,每个美国消费者一年得多花930美元,差不多是一家人好几顿大餐的钱,老百姓怨声载道不说,中小企业倒闭潮还在往加剧的方向走。 可中国企业早不是十年前那种任人拿捏的样子了:富岭股份对美出口占比超65%,虽说受了点影响,但底子没垮;迈瑞医疗更机灵,提前在美国囤了货,还布局了海外工厂,最后美国业务的毛利率反倒超了70%,这操作够秀;道通科技更干脆,直接在低关税地区找好下家,一个月就把产能转移过去,根本不跟关税硬耗。 关税大棒抡了半天,美国自己的手先酸了,这不才不得不乖乖坐回谈判桌。 稀土更是美国的命门,中国10月9日刚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美国那边的国防和高端制造业就慌了神。 他们90%的稀土需求都得靠进口,其中七成来自中国——要知道,稀土可是造芯片、新能源电池、战机发动机的“粮食”,缺了它,美国那些高端工厂就得停工。 通用、特斯拉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赶紧盘点仓库里还剩多少稀土;贝森特团队更是想出“用关税豁免换稀土”的招,说穿了就是没辙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家高端产业断供。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农业州的压力,以前咱们还买不少美国大豆,现在南美大豆又便宜质量又不差,咱们自然选划算的,美国农民急得跳脚,选票压力一上来,连特朗普都得松口承认“加关税长远来看不太行”。 但中方心里早就门儿清,这会谈成不了多大事,毕竟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早就是个死结了。 从2018年到现在,美国给超5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了关税,还在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关键领域搞投资限制,甚至出台法案逼着TikTok剥离美国业务——这些事儿堆了快六年,哪是一次会谈能掰过来的?双方心里都有数,没必要装糊涂。 就说农产品贸易,中方2020年就提交了山东禽肉无疫区的认证材料,完全符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标准,结果美国到现在都不点头,明摆着故意卡脖子;农药领域的技术磋商谈了好几年,美方连个准信都没有,纯属耗时间。 还有波音飞机,2020年产量只剩2019年的40%,是他们自己产能跟不上,反倒怪中方进口不够,这逻辑简直离谱,这种时候谈一次,能改变什么?更别说美国自己的基础设施还拖后腿,墨西哥湾的港口连超大型油轮都停不下,从美国运原油到中国,成本比从中东拉过来高两倍;美国大米更没竞争力,每吨比泰国米贵3000元,这种差距不是靠谈判就能补的。 之前5月日内瓦会谈已经试过一次,双方签了联合声明,说要相互开放、持续沟通,结果转头美国该加的关税一点没少,甚至还琢磨着取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套路,中方见得太多了,所以才抱着“只要经贸合作能维持,别进一步破坏、别加剧对抗就行”的心态,毕竟咱们早就有“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底气,没必要对一次会谈抱太高期待。 这次谈的本质,其实就是美国想拿点短期好处救急,中方想稳住经贸基本盘。 美方大概率会放低姿态,求着中方放宽稀土管制,顺便让咱们多买些他们卖不出去的大豆;作为交换,可能会给部分商品延长关税豁免,就像贝森特之前隐约暗示的那样,这点小算盘谁都看得透。 中方呢,主要就是盯着美国取消那些不合理的关税,别再拿造船、物流行业的301调查说事,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诉求。 但这些说到底都是表面文章,真正难的是技术转让的分歧、出口管制的博弈、产业竞争的深层矛盾——这些事儿,双方心里都清楚谈不透。 美国改不了“美国优先”的霸道脾气,中方也不可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就像2020年以来,双方已经搞了6次高层通话、14次司局级磋商,谈了那么多次,该有的限制照样有,没见少多少。 说到底,这次会谈更像一场“降温演练”:美国是急着解燃眉之急,怕经济再往下滑;中方是懒得把关系搞僵,维持基本盘就够了,大家各取所需,走个过场而已。 毕竟霸道惯了的人,突然要坐下来平等对话,哪有那么容易?
中美这次能不能谈成?我觉得机会还是比较大的,毕竟现在是他们先扛不住,主动把谈判的
洛风阐社会
2025-10-22 12:54:08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