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0月19日,广州一女子为了看自家猫,特意花30元买了个监控,结果,她一

韫晓生 2025-10-22 15:55:10

[微风]10月19日,广州一女子为了看自家猫,特意花30元买了个监控,结果,她一打开监控,看到的竟然不是自己家,而是别人家卫生间,摄像头还能喊话,把她吓得不轻,她急忙问客服咋回事?可客服也不清楚,这种监控女子可不敢要,直接退了货!   (信源:大象新闻——女子花30元网购摄像头监看自家猫,结果看到别人家卫生间画面)   女子姓叶,家里养了只布偶猫,最近要加班到很晚,总担心猫在家饿肚子、拆家,就从网上花 30 元买了个入门级智能监控,想着下班路上能看看猫。   收到货后,她按照说明书一步步操作,连好家里的 WiFi,下载好 APP,满心期待打开画面 —— 结果屏幕里根本不是自家客厅,而是一个陌生的卫生间,洗手池、马桶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到有人走进来洗手!   叶女士当时就懵了,以为是自己操作错了,反复检查 WiFi 名称、设备编号,确认没弄错后,又退出 APP 重新登录,可画面还是那个陌生卫生间。   更让她害怕的是,这个监控还带 “双向喊话” 功能,她试着按了一下麦克风按钮,手机里居然传来对方卫生间的水流声,而对方似乎完全没察觉有监控在 “盯着” 自己。 “我当时手都抖了,赶紧把 APP 关了。” 叶女士后来跟网友吐槽,她第一时间找客服问情况,客服先是说 “可能是设备连错网络了”,让她重启路由器试试;可重启后还是不行,客服又说 “可能是批次设备有 bug,需要返厂检测”,全程没给个明确说法。   叶女士越想越怕:“我能看到别人家,是不是也有人能看到我家?这种监控谁敢用啊!” 当天就申请了退货,连包装都没敢多碰。   后来叶女士把经历发到网上,评论区瞬间炸了。   有人说:“30 块的监控也敢买?肯定是小作坊产品,安全没保障”;有人分享类似遭遇:“我之前买的低价监控,连好后能看到邻居家阳台,吓得我赶紧扔了”;还有人担心:“要是有人故意用这种有 bug 的监控偷窥,岂不是防不胜防?”   确实,智能监控本是保护隐私的工具,现在反而成了隐私漏洞,想想都让人不安。 这里得科普个关键知识点:低价智能监控容易出现 “设备错连”,主要是因为部分小厂家为了省成本,没做好 “设备唯一识别码” 的加密,导致不同用户的设备可能被 APP 误匹配。   简单说,就像两户人家用了同款门锁,钥匙却能互相开门,本质是安全设计没做到位。   而且这类监控的云端存储也可能有漏洞,一旦被黑客破解,家里的画面就可能被泄露。   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人买低价监控时,根本没注意隐私保护细节。比如有些监控默认 “允许陌生人临时查看”,有些需要绑定手机号却不验证身份,还有的连 WiFi 时用的是明文传输(没加密),这些都给隐私泄露埋下隐患。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有人买的低价监控被黑客破解,家里的生活画面被传到网上,自己却完全不知情。   其实选智能监控有几个 “避坑要点”:   第一,尽量选有品牌、有 3C 认证的产品,别买 “三无” 低价货,虽然贵一点,但安全有保障;   第二,连设备时一定要改初始密码,用 “字母 + 数字 + 符号” 的复杂密码,别用 “123456” 这种简单密码;   第三,关闭 APP 里 “陌生人共享”“临时查看” 等不必要的功能,定期检查设备连接记录,发现陌生设备立即解绑。   叶女士的遭遇还算幸运,只是误连了别人家,没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但想想那些没被发现的 “错连” 或 “被破解” 的监控,后果不堪设想 —— 比如有人在卧室装监控看孩子,结果画面被外人看到;有人在厨房装监控看老人,却被黑客偷窥日常。这些都不是小事,而是实实在在的隐私侵犯。   网友们的评论说得很实在:“便宜没好货,尤其是涉及隐私的东西”“宁愿多花点钱,也别让家里变成‘透明房’”“厂家就该好好管管,别让监控变成‘窥私工具’”。   确实,智能设备的便利不能建立在隐私泄露的风险上,不管是厂家还是用户,都得把 “安全” 放在第一位。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家里装了智能监控吗?买的时候有没有注意隐私保护功能?如果遇到叶女士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评论区聊聊,一起分享智能监控的 “避坑经验”,让更多人既能享受便利,又能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0 阅读:0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