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老师突然问到:“太阳中心的温度是多少?”李政道脱口而道:“我从书上看

叁号知识局 2025-10-22 21:14:28

1946年,老师突然问到:“太阳中心的温度是多少?”李政道脱口而道:“我从书上看过,大概1000万度。”老师费米听完批评他:“你这样是不行的!”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6年的春天,芝加哥那天的教室里,年轻的李政道坐在实验台前,心里有点忐忑。   他才从战乱的中国辗转来到美国,还没拿到大学文凭,靠着一纸推荐信被芝加哥大学收下做非正式生。   能被诺贝尔奖得主费米亲自带,已经是意外的幸运,可没想到,这幸运的第一天,就来了当头一棒!   导师费米在课堂上,忽然抛出一个看似随意的问题:“太阳中心的温度是多少?”   李政道心想,这个问题简单啊,书上写过,大概一千万度,于是他几乎没犹豫就答了出来,费米听完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淡淡来了一句:“你这样是不行的。”   这句话比芝加哥的冷风还冷,李政道脸红到耳根,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儿,后来他才明白,费米不是嫌他答错,而是嫌他没想过,科学不是背答案的游戏。   一周后,费米竟亲自做了一件看似傻气的事,他在实验室里忙活了整整七天,锯木、刻刻度、调平衡,最后做出了一把六七英尺长的计算尺。   这是全世界唯一一把专门用来算太阳温度的尺子,两人对着那把巨尺推算了一遍公式,一步步算下来,结果真的差不多是一千万度。   李政道有点震惊,原来知识并不在书上,它藏在那些自己推出来的数字里。   那一刻起,他对科学的理解彻底变了,以前他觉得聪明就是能记得多、答得快,后来他明白,聪明不值钱,思考才值钱。   费米用一周的手工课,教了他一辈子的道理:别做知识的搬运工,李政道的思考方式就此被改写。   他开始刻意训练自己不去照搬,每次遇到问题都要从头推一遍,为了验证一个热力学公式,他曾连续三天守在仪器旁,盯着一串串数据像盯着生命信号一样,那段时间,他在实验室的存在感大概比在宿舍还高。   费米看在眼里,偶尔会露出一个微笑,那种笑不是夸奖,更像一种终于入门了的欣慰。   几年后,李政道凭着这股较真劲,一步步闯进粒子物理的最前沿,1956年,他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改写了人类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也赢得了诺贝尔奖。   那时他才三十一岁,领奖台上的灯光很亮,可他心里想的仍是那句冰冷的提醒——“你这样是不行的!”   很多人拿奖之后就松了口气,但李政道没有,他的求证病越发严重,从1949年到2010年,他写了三百多篇论文,涉猎核物理、量子场论、天体物理等多个领域,几乎每一个方向都留下了痕迹。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曾说,除了他自己拿的那次诺奖,他的研究还为另外五项诺贝尔成果打下基础,这话不夸张,因为他从不满足于听说,只信“我算过”,而那种不照搬的精神,后来被他带回了祖国。   七十年代末,他看到国内科研人才断层,急得直拍桌子,于是他提议办少年班,让那些脑子里冒火花的孩子早点接触科学。   又搞了CUSPEA计划,把上千名中国学生送去北美顶尖大学深造,再后来,他推动建立博士后制度、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这些制度听起来枯燥,但几十年后,它们成了无数科学家的起跑线。   很多人以为这些项目背后有强大的国家支持,后来才知道,最初的经费是他自己掏的,李政道不太爱说这些,只觉得能做点事,比拿奖更实在。   2024年,他在旧金山离世,享年九十七岁,几个月后,骨灰运回苏州与夫人合葬。   他用六十年的时间,回答了当年费米的那一句:你这样不行!现在看来,他行得很。

0 阅读:8520

评论列表

蝶雨&幻星

蝶雨&幻星

18
2025-10-22 22:59

确实不行

精彩小虫子 回复 10-23 10:15
比你差远了

56565656

56565656

10
2025-10-23 11:33

智商有限,我很想知道咋用尺子测温度

用户15xxx83 回复 10-23 15:34
如果你是物理学家就可以,他说的是计算尺,不是量长度的尺,一个恒星天体知道它的成分,大小,结构等就可以算出来核心温度,你以为人类知道太阳核心温度是1000万温怎么来的?不是算出来的难道真穿到太阳核心用温度计量吗?10000000度啊怎么靠近量?

不踢球 回复 10-23 21:35
你如果知道了,就不会在这里瞎扯淡了!

随缘

随缘

7
2025-10-23 12:35

又是一个鸡汤文,费米这样问,那别人当时怎么回答算合适呢?

用户13xxx40 回复 10-23 14:36
他是导师,回答怎样合适还不是他说了算?[抠鼻]

云卷云舒 回复 10-23 23:12
我计算了一下,大概1000万度[抠鼻]

歪人

歪人

3
2025-10-23 20:18

也许很冷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2
2025-10-23 12:27

我不明白,实验室里可以把太阳温度测量出来?还是用手搓的测量尺子量出温度?呵呵呵呵呵!

似曾相识 回复 10-23 17:04
夏虫不可语冰啊!我们这些可怜的人。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回复 10-23 15:18
不是测量而是计算,实际是计算核聚变产生的能量。

用户17xxx34

用户17xxx34

2
2025-10-23 12:56

科大少年班出了多少个顶尖人物?有多少人做了外国人?

用户13xxx40

用户13xxx40

2
2025-10-23 14:35

靠推算出来的太阳温度,怎么知道误差有多少呢?[抠鼻]

ZZL

ZZL

2
2025-10-23 18:02

送出去的1000多天才,现在在哪

平安就好

平安就好

2
2025-10-23 18:17

是李政道口述还是杜撰?

爱着谁

爱着谁

2
2025-10-23 17:00

又要骗我喝鸡汤

用户17xxx10

用户17xxx10

1
2025-10-23 11:32

科大少年班是李政道搞起来的吗?

我与毒赌不共戴天

我与毒赌不共戴天

1
2025-10-23 18:14

这个故事很是激励人,我打算亲手戳个核聚变来看看。

站在风口的铁牛

站在风口的铁牛

1
2025-10-23 12:10

改了思维,人生就不一样了

快乐的狼

快乐的狼

2025-10-23 15:56

很多物理定律都是推导出来的,然后验证

猜你喜欢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