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这次要动真格了,就在10月17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公开宣布:要把所有在巴基斯坦生活的阿富汗难民全部赶走!一个不留!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0月17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公开宣布,要把所有在巴基斯坦生活的阿富汗难民全部赶走,“一个不留”。 这一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也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本就脆弱的关系彻底撕开了口子。 这场大规模的驱逐行动,看似是临时决定,实际上却是长期积累矛盾的爆发,是安全、经济和历史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巴基斯坦接收阿富汗难民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大批难民涌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几乎成了阿富汗人的“避风港”。 几十年来,难民数量不断增加,三代人甚至在巴基斯坦扎根生活。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到2022年,巴基斯坦境内注册的阿富汗难民至少有140万,非注册难民加起来可能超过300万。 曾几何时,这份“邻里情”被视为人道主义光环,但时间长了,负担也越来越沉重。 推动巴基斯坦采取强硬措施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安全形势。 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权后,巴阿边境安全形势急剧恶化。恐袭事件频繁发生,仅2023年,巴基斯坦国内恐袭事件就比前一年增长了30%,奎达市爆炸案造成数百人死伤,事件背后都与阿富汗极端组织有关联。 巴基斯坦政府越来越多地把这些难民视为潜在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部分难民与恐怖组织有联系,使得社会对难民的容忍度持续下降。 经济压力也是巴基斯坦下定决心的关键因素,多年来,大量难民涌入巴基斯坦,不仅占用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还与本地居民争夺就业岗位。边境省份尤其困难,水电、医疗和教育资源紧张,失业率高企。 据世界银行估算,难民带来的资源消耗让巴基斯坦财政压力巨大,2025年全国失业率已达8%,边境地区情况更严峻。 中巴经济走廊部分工程也因安全问题暂停或延期,经济和投资压力叠加,使政府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 历史因素同样不能忽视。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有一条著名的杜兰线,这条线把阿富汗的普什图族分成两半,而巴基斯坦境内的普什图族人口甚至比阿富汗本土还多。 两国对这条边界从未完全认同,加上民族认同问题,使得边境矛盾长期存在。 恐怖组织塔利班就利用这一复杂地形跨境活动,在巴基斯坦境内频繁制造恐怖袭击。巴基斯坦认为,部分袭击事件与阿富汗难民中潜在极端分子有关,这让双方关系更加紧张。 这次驱逐政策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强硬,但实际上政府早有准备。从2024年起,巴基斯坦就与联合国难民署和阿富汗临时政府多次沟通,制定了遣返计划。阿西夫强调,此次遣返是“自愿、安全、有尊严”的。 巴基斯坦在边境设立临时安置点,提供吃住和基本生活保障,并开设24小时热线,确保难民有接收渠道。阿富汗方面也同步配合,在境内设立接收点并建立通报机制,确保难民回国有落脚地。 这说明,这并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在长期压抑和权衡之后的现实操作。 然而,这场大规模遣返仍不可避免地带来挑战。首先是阿富汗本身的压力。塔利班政权本就面临经济崩溃和高失业率,几百万难民突然回流,将进一步加剧粮食、住房和就业压力。 很多人只能住在临时帐篷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安全风险也随之上升,边境冲突的可能性加大,塔利班可能采取更激进的反应,刺激新的军事对抗。 国际社会对巴基斯坦的做法表达了关切。联合国难民署呼吁遵循国际人道原则,而世界银行考虑提供紧急援助来缓冲回流人口压力。 但巴基斯坦显然认为,国际社会不能完全依赖,必须自己应对本国安全和经济挑战。这也折射出一个现实问题:面对难民问题,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往往优先于国际舆论。 另一方面,中国、沙特等盟友开始介入,为遣返行动提供支援。中国向巴方提供物资援助,沙特承诺帮助阿富汗改善基础设施和提供就业机会。 这种合作意在缓解难民回流对阿富汗国内社会和经济的冲击,同时为巴基斯坦提供一定安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遣返行动不仅是一场国家政策的执行,也可能成为推动阿富汗国内改革和治理的契机。 面对难民回流压力,塔利班被迫加强国内安全管理,改善民生条件,尽管资源有限,但这种外部压力有助于促使阿富汗政府采取措施应对内部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巴基斯坦的“强硬”行为也有可能引导阿富汗走向更稳定的治理路径。 长期来看,这次事件对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影响深远。巴阿边境可能面临新的冲突风险,难民问题成为潜在引爆点。南亚其他国家也开始收紧阿富汗难民政策,形成一定程度的“集体自救”。 信源:巴基斯坦Samaa电视台报道
巴基斯坦这次要动真格了,就在10月17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
傲世狂尊凌九霄
2025-10-23 00:31:36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