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了! 10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成功打击了乌克兰的

折奉 2025-10-23 00:31:51

最新消息 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了! 10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成功打击了乌克兰的能源设施、无人机储存点和军事部署点,覆盖140个区域,并击落137架无人机。(财联社) 这场被外界称为“秋日风暴”的军事行动,不仅暴露了俄军战术调整的新方向,更揭示了乌克兰在能源战与无人机战中的脆弱性。但细看战场细节会发现,这场看似“不对称”的打击背后,藏着双方都未言明的战略困境。 这种打击策略早有预兆。2025年9月,俄军就开始对乌克兰电网公司实施“外科手术式”空袭,导致利沃夫州20万人断电。 如今升级为多波次饱和攻击,单日摧毁的能源设施数量较9月激增40%。军事专家分析,俄军目标直指乌克兰冬季供暖系统,若在11月前瘫痪主要能源枢纽,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将面临零下20度的生存危机。 乌克兰空军公布的战报显示,俄军此次出动了超过200架无人机,其中60%为新型“海鹰-10”电子战无人机。这种无人机能干扰乌克兰防空雷达,掩护“见证者-S”攻击型无人机实施精确打击。 但在扎波罗热前线,乌军士兵瓦西里展示了他们的反制利器,用拖拉机改装的“电磁干扰车”:“我们用农用频段干扰俄军遥控信号,昨天刚打下3架他们的侦察机。” 1941年德军攻占基辅时,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72小时推进200公里,但最终因后勤补给线过长而溃败。如今俄军采取的“蚂蚁搬家”战术,与当年德军形成诡异呼应。 每天用卡车向顿巴斯前线运送2000吨物资,同时用铁路线秘密转运重型装备。在卢甘斯克边境,俄军甚至用民用油罐车伪装运输炮弹,躲避乌克兰的卫星侦察。 但现代战争对后勤的要求远超二战时期。乌克兰情报部门发现,俄军在布良斯克至哈尔科夫的铁路线上,每隔50公里就设一个伪装加油站。这些伪装成民房的储油设施,能同时为200辆装甲车供油。 法国提供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曾是乌军突破俄军防线的“撒手锏”。但在10月21日的袭击中,两枚导弹刚进入俄领空就被S-400防空系统拦截。 俄军公布的视频显示,导弹残骸上清晰可见被激光照射的灼痕,这是俄军最新部署的“铠甲-SM”防空系统的杰作。 俄军的反制手段同样犀利。在克里米亚,俄军将S-500防空系统部署在地下30米处,顶部覆盖伪装成草地的混凝土层。 这种“隐形堡垒”让乌军的卫星侦察无功而返。更值得关注的是,俄军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辅助作战:在别尔哥罗德,俄军指挥部的超级计算机能在0.3秒内分析2000个无人机信号源,自动分配拦截火力。 在乌克兰东部,一场无声的危机正在蔓延。由于俄军持续打击能源设施,乌克兰制药公司被迫关闭了全国70%的疫苗生产线。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若供暖系统在11月前无法恢复,乌克兰将面临呼吸道疾病大爆发的风险。与此同时,俄军却在占领区大搞“民生工程”。 俄军在顿涅茨克地区开设的“移动面包房”,每天向平民发放3000个黑面包;而乌军控制的地区,因燃料短缺导致供暖不足,已有超过2000人死于低温症。这种“攻心为上”的策略,正在改写传统的战争伦理。 德国向乌克兰提供的“金牛座”巡航导弹,本意是增强乌军远程打击能力。但10月20日,一枚导弹在飞行途中偏离轨道,误炸了罗马尼亚边境的村庄。 这起事故引发欧盟内部激烈争吵——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质疑:“我们凭什么要为乌克兰的误伤买单?” 更微妙的是能源博弈。尽管欧盟宣称要减少对俄天然气依赖,但2025年10月数据显示,德国仍有38%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 俄军打击乌克兰能源设施的真正目标,或许是通过制造欧洲能源危机,迫使北约内部出现裂痕。就像1973年石油危机时,阿拉伯产油国用能源武器改变地缘格局,俄罗斯正在复刻这种经典策略。 当俄军导弹撕裂乌克兰夜空时,基辅街头出现奇特景象:抗议者举着“我们要暖气”的标语,与支持加入北约的示威者对峙。 这种民意撕裂,恰似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缩影。俄军打击能源设施的战术,本质上是在利用乌克兰社会的脆弱性——越是现代化的城市,对电力和供暖的依赖越致命。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韵。二战期间,德军未能攻占莫斯科不仅因严寒,更因后勤崩溃。 如今俄军若想赢得持久战,必须解决两个悖论:如何在摧毁敌方基础设施的同时保障己方后勤,又如何在消耗战中维持国内民意支持。 信息来源:俄称打击乌军事目标 乌称阻止俄军进攻 2025-10-22 08:40·财联社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折奉

折奉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