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明,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将坚决维护

洛风阐社会 2025-10-23 11:54:33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明,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将坚决维护自身权益,让英国承担相应后果。 这事还得从2018年说起,当时中国花了2.55亿英镑,买下了伦敦塔桥旁的皇家铸币厂旧址,打算在这里建一座新的大使馆,把中国在伦敦分散的外交机构整合起来,打造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外交枢纽。 可谁能想到,这事儿被英国政府一拖就是快7年。 先是拿“国家安全”当借口,后来又说要“保护历史风貌”,把审批时间一推再推——从2025年8月推到10月,接着又延到12月10日,这场“审批马拉松”跑下来,连熟悉国际规则的专家都忍不住疑惑:这哪是走流程,分明是在故意拖延。 更有意思的是,英国这边拖着中国使馆的事,那边却积极推进自己驻华使馆的重建,这种双重标准,任谁看了都觉得说不过去。 其实这场拖延背后,还藏着美国的影子。 白宫不止一次给英国施压,一会儿说新馆靠近伦敦金融中心“有间谍风险”,一会儿又暗示要是英国松口,可能会影响美英的情报共享。 要知道英国脱欧后,一直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既舍不得中英贸易的红利(2025年两国贸易额都超千亿美元了),又不敢得罪美国这个“特殊盟友”,这种左右为难的心态,直接反映在了使馆审批上。 工党政府里,外交大臣拉米、内政大臣库珀都曾联名支持这个项目,可到了关键节点,还是架不住外部压力,只能把项目搁置下来,让事情陷入僵局。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的态度很明确: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没放弃推动务实合作。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说“让英国承担相应后果”,不是随口说说的狠话,中国驻英使馆还多次强调“契约精神”,暗示可能会采取对等措施,毕竟七年的拖延,已经让正常的外交需求变成了对中国权益的损害。 但与此同时,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达成了69项成果,不管是金融合作还是绿色能源领域,都能看出双方其实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空间,真正阻碍合作的,还是那份没建立起来的政治互信。 站在伦敦塔桥边,看着闲置了七年的皇家铸币厂旧址,这场使馆建设风波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国际秩序里的复杂博弈。 现在全球化正遭遇逆流,中英要是还抱着零和思维,把正常的外交工程政治化,最后损害的只会是双方的利益。 要知道中国建这座使馆,不只是为了整合外交机构,更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英交流,而英国要是一直被外部压力绑住手脚,不仅会错过和中国合作的机会,还会让自己“全球枢纽”的国际形象打折扣。 说到底,打破僵局的关键,还是得回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外交本质上来。 你觉得英国政府最后会放下顾虑,批准中国使馆的建设吗?要是你站在中英双方的角度,又会怎么看待这场持续七年的博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0 阅读:0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