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放出重磅消息,宣布欧盟准备在一些战略领域引入“欧洲制造”的

洛风阐社会 2025-10-23 11:54:33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放出重磅消息,宣布欧盟准备在一些战略领域引入“欧洲制造”的公共采购标准,并且要下血本加大对汽车和电池这些命脉产业的扶持。 这无疑是欧盟在“战略自主”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关键步。 说白了就是欧盟被现实逼得没辙了,急着给自己的工业补窟窿!一边是自家工厂造不出炮弹、产不了电池的窘迫,一边是美国挖墙脚、亚洲卡脖子的压力,不砸钱筑墙,欧洲的工业根基怕是要彻底垮了。 先说说那让人揪心的军工业,这可是保命的家底啊!就说最基本的炮弹,2024 年卡拉斯拍着胸脯说要给乌克兰送 200 万枚,结果到 2025 年秋天一盘点,还差 30 万枚没影,把牛皮吹破了还得找补,说靠捷克牵头的倡议凑了 100 万枚,转头就被曝采购佣金是乌克兰官方的四倍,德国资助的 155 毫米炮弹单价比土耳其贵 700 欧元,平白浪费 1.1 亿美元,这哪是援乌,简直是给中间商送福利。 更讽刺的是,欧盟 2025 年对乌军事援助比年初降了 60%,不是不想送,是真拿不出来,意大利、西班牙这些高负债国家直接反对,把原计划 400 亿欧元的援助砍到 50 亿,连牙缝都不够填。 有人说建工厂不就行了?德国莱茵金属倒是在翁特吕斯开了欧洲最大的弹药厂,可今年才产 2.5 万枚,明年撑死 14 万,要到 2027 年才能达到年产 35 万枚,这点量连填当下的缺口都费劲,更别说应对长期消耗。 而且这还是欧洲最能打的军工企业,其他国家更别提了,法国的炮弹生产线还在吃冷战老本,波兰急着扩产却找不到足够的技术工人,整个欧洲军工产能就像个生锈的水龙头,拧到最大也出不了多少水。 比产能不足更致命的是被人掐住了脖子,这脖子还是自己伸过去的。 “没有稀土就没有现代军工” 这话一点不假,欧盟偏偏把 90% 以上的稀土需求押在中国身上。 法国 “阵风” 战机的雷达磁体 90% 是中国产的钐钴磁体,德国莱茵金属的 120 毫米滑膛炮得加铽元素才扛得住高温,欧洲导弹集团的 “台风 Block 20” 导弹导引头离不开钇稳定氧化锆陶瓷,最金贵的 FCAS 六代机雷达组件,要用的镝元素 99% 来自中国内蒙古和江西。 2025 年中国一升级稀土出口管制,把审批周期拉到 180 天,欧盟那份藏着的防务报告直接慌了神,说再断供到 2027 年,2030 年防务计划就得黄,连颗制导炮弹都造不出来。 之前欧盟还嘴硬搞 “关键原材料法案”,说 2030 年稀土自给率要到 10%,结果三年过去全是笑话。 瑞典的 Norra Kärr 稀土矿因为环保抗议和铀污染被法院封了,芬兰在格陵兰的 Kvanefjeld 项目被政治压力逼得撤了许可,德国 Aachen 冶炼厂建好了却不会分离技术,开不了工。 想从澳大利亚买矿石救急,才发现全球 90% 的分离产能还在中国,矿石运回来也是一堆石头,根本没法用。 这就像想吃面包却没有面粉,好不容易找到面粉又没有烤箱,纯属自己挖坑自己跳。 更闹心的是自家内部还先乱了套,号称 “欧洲防务一体化旗舰” 的 FCAS 六代机项目快散架了。 法国达索觉得自己有 “阵风” 的底子,非要占 80% 的研制份额,把核心技术攥手里,德国哪肯当 “技术打工仔”,直接放话要找英国、瑞典合作,甚至考虑加入美国的项目。 俩国家连技术路线都吵不到一块儿,法国要舰载机守海外领地,德国要陆基战机防本土,就像夫妻俩一个想买跑车一个想买货车,怎么可能凑到一块。 更讽刺的是德国 2022 年买了 35 架美制 F-35,2025 年还想加购 15 架,有了现成的替代品,对 FCAS 更没耐心了。 这项目从 2017 年吆喝到现在,原型机首飞从 2027 年拖到 2030 年,现在连雷达都因为缺镝磁体停了测试,怕是要拖到 2040 年以后。 另一款德法合研的 EMBT 主战坦克也好不到哪去,炮口制退器和火控系统要的铽合金和钐钴磁体库存,只够造 3 辆原型车,莱茵金属的 CEO 都坦言,2026 年前供应链再跟不上,这坦克就得从实战装备变成 “技术玩具”。 荷兰牵头的量子雷达更惨,核心的超导器件要高纯度钇靶材,全球就中国能造,现在连实验室原型都摸不着边。 这三大支柱全塌了,2030 防务计划成了纸上画饼。 美国还在旁边补刀,借着《通胀削减法案》挖墙脚,不少欧洲军工企业为了补贴跑到美国建厂,本来就弱的产能又被抽走一块。 这边亚洲卡着原材料,那边美国抢着企业,自家产能跟不上还内斗不断,欧盟军工业简直是腹背受敌。 之前还想着靠军工业撑场面,现在连保命的家底都快保不住了,难怪冯德莱恩要急着砸钱搞 “欧洲制造”,这哪是战略自主,分明是被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能不能补好窟窿还两说,毕竟窟窿太大,而手里的补丁又太少太碎。

0 阅读:0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